双堆集那会儿,十二兵团的处境可以用崩塌来形容。
缺油、缺弹、通信断了,部队像断了线的风筝。
![]()
上面还在叫“固守”,但前线的人知道守是死路一条。
于是高层就决定逃。
能用的车不多,几辆坦克成了能否脱险的关键。
三辆坦克的分配看似简单,背后却折射出人情和判断力。
黄维、胡琏、吴绍周三人各占一车。
那辆状况最差的车由胡琏坐,驾驶员甘义三对那辆车非常熟悉,这份熟悉度比车本身新旧更重要。
突围当天,三辆坦克往三个方向冲。
桥被炸塌,有人被困车上被俘。
黄维开得再远也没能跑出包围圈,最终被俘。
![]()
吴绍周被俘。
胡琏靠着熟练驾驶和果断路线躲过了一道又一道险境,第二天终于碰上了友军骑兵,才有机会上医院救治。
医院里,医生从他背上掏出了许多弹片。
这样一个人本应因为突围有功而受到重视,但回到南京后,他发现自己手中只有空名的番号,真实的兵力和军饷并没有跟上来。
没有兵、没有钱,想办事就只能靠自己想办法。
![]()
胡琏找到了一个入口:黄维被俘后留在上海银行的那笔军费。
那笔钱本来是兵团后勤用的,但兵团没人管理了,钱还在。
![]()
通过熟人关系,胡琏把钱申请下来,划拨到了自己名下,用于招兵买马和买武器。
拿到资金后,他在江浙闽一带设立征兵点,条件写得很明白:发饷准时、三餐供应、老兵优先。
很多散兵和在外的溃兵因为有了稳定收入和食宿,愿意回来参军。
短时间内,几千人聚了起来。
胡琏并不满足于人数,要让这些人能上战场打仗。
他对训练很严,一周内要通过野外拉练和射击测试,过不了的人就被清退。
训练教官多数来自老战区,训练时间长,强度高,不给人偷懒的机会。
武器方面,胡琏通过云南的兵工厂购进了步枪、轻机枪、迫击炮等,然后把货物集中在上海郊区的仓库,分批通过厦门,最后靠小船把武器送到金门和马祖。
运输过程风险大,但钱解决了很多问题:买来运输工具,支付私运费用,准备掩护人员,雇用熟悉海路的船工,这些都靠那笔军费。
到了五月,部队基本有了模样:按兵团标准整出若干师,配置炮兵和通讯保障,自成一体,胡琏担任司令。
金门局势紧迫,厦门在1949年10月丢失后,金门成了保命门户。
胡琏把这些新编队伍派上岛,开始大规模修筑工事,布置滩头火力,修交通壕、设置地雷,并把后勤保障做到位。
到了10月下旬,我军发动海上登陆行动,但受潮汐等影响,只有一部分部队能及时登陆。
那支先上岸的队伍孤立无援,补给跟不上,被岛上守军用炮火和包围逐步消耗到弹尽粮绝,最终遭到全歼。
守军保住了金门,虽然伤亡惨重,但战果对守方战略意义重大。
胡琏凭借这次防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这一连串操作都源于那笔原本属于黄维兵团的遗留资金。
整件事看上去有点像把账本里的数字变成了现实的子弹和人力。
银行里一张看似静止的存折,经过人的运作、运输的冒险和训练的汗水,竟然变成了可以在岛上挡住登陆的一股力量。
这同时也暴露出战争中的一个常态:正规命令、名义职位和实际掌握的资源,三者并不总是同步。
如果上面不给资源,下级就得想办法自己筹。
黄维的被俘让那笔钱失去原有掌控人,胡琏利用了这个空档,把钱变成了战场上的兵器。
这不是单纯的投机,而是一个将领在资源匮乏时为满足战斗需要所做出的选择。
这种选择既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也在局部战场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