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专机抵京,加拿大彻底慌了,疯狂对华示好,希望中方不计前嫌
2025年11月的北京,成了全球合作的“抢滩地”!
挪威外长带诚意抵京,西班牙国王顶着美国警告来华谈合作,泰国国王更是开启50年来的破冰访华。
就在各国争相搭中国快车时,加拿大却被晾在一边,急得团团转。
看着昔日的伙伴们都在中国找到了合作的新机遇,加拿大终于坐不住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这股访华热潮的背后,其实是国际社会最朴素的共识:跟中国合作,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挪威盯上了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西班牙想在数字经济上分一杯羹,泰国则希望在高铁和农产品出口上有新突破。
大家都明白,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抱团取暖比单打独斗强。
![]()
反观加拿大,曾经每年能从中国赚49亿加元的油菜籽生意,现在全被澳大利亚、俄罗斯抢走了。
西部农民看着堆积如山的库存,急得直跺脚。
连加拿大新总理都承认:“我们好像被亚太合作圈排除在外了。”
地方政府更是坐不住了,纷纷要求联邦政府赶紧修复对华关系。
那么,中加关系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
这一切的根源,还得从七年前那场轰动全球的事件说起。
2018年,特鲁多政府做出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
为了配合美国的战略,加拿大依据其“国内法”,无理扣押了中国华为公司的高管孟晚舟。
![]()
这一举动,不仅严重违反了国际法,也损害了中加两国多年积累的政治互信。
中加关系瞬间坠入冰点,陷入信任崩塌的风险。
信任的口子一撕开,经贸上的苦头就紧跟着来了。
中国的反击来得又快又准,直接暂停了加拿大绝大部分油菜籽的进口,这一下正打在加拿大的经济软肋上。
油菜籽出口对加拿大经济来说,可是重要的支柱之一,这么一来,损失可想而知。
可加拿大压根没吸取教训,反而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2024年,特鲁多政府铁了心要跟美国混,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对钢铝产品也加征了25%。
面对这种挑衅,中方立马采取对等反制,加拿大的菜籽油、水产、猪肉等也接连被加税。
![]()
这一下,加拿大相关行业彻底遭了殃,损失惨重。
大西洋省份的渔业加工厂裁员超过30%,安大略省的农民抱怨政府为了虚无缥缈的电动车产业,牺牲了实实在在的农业收入。
让加拿大更寒心的是,来自“盟友”美国的背刺,彻底击碎了他们最后的幻想。
加拿大原本以为,自己对美国鞍前马后,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总能捞到点好处。
可没想到,特朗普一上台,上来就是一记重拳。
不仅威胁要把加拿大变成“第51个州”,还直接对加拿大的钢铝产品加征50%的关税。
更让人下不来台的是,特朗普就因为看不惯加拿大的一则反关税广告,直接单方面叫停了所有贸易谈判。
就算加拿大总理卡尼亲自跑去道歉,换来的也只是特朗普一句冷冰冰的“我来韩国可不是为了见加拿大”。
这种当众打脸的贸易霸凌,直接反映在了经济数据上。
![]()
2025年,加拿大对美出口蒸发50亿美元,第二季度GDP也跟着下滑了1.6%。
这时加拿大才彻底醒悟:紧挨着美国,那是什么地缘优势,分明就是任人宰割的依附软肋。
内外交困之下,新总理卡尼坐不住了。
他出身金融机构,对经济数据特别敏感,心里比谁都清楚,经贸多元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宏大目标:未来10年,要与亚洲国家新增3000亿美元的贸易额。
可放眼整个亚洲,能撑起这个目标的,只有中国。
想通了这一点,加拿大就开始了一连串密集的示好动作,想打破双边关系的僵局。
破冰的信号从2025年6月开始,中加两国总理举行了6年来的首次通话,打破了高层不往来的僵局。
![]()
随后的几个月,两国高层在各种国际场合频繁互动,接触越来越多。
10月底的APEC峰会期间,中加元首实现会晤,双方同意恢复各领域合作,这也被视为关系回暖的关键一步。
到了11月,加拿大的动作更密集了。
农业部长麦克唐纳专程来到北京,态度近乎“摊牌”。
他反复对媒体强调,现在是2025年,不是2018年了,我们是新政府、新领导人,就是想跟中国做生意。
这种急于和过去切割的姿态,把加拿大内心的急切暴露得一览无余。
紧接着,外长阿南德与王毅外长通电话,明确表示加中关系迎来重要转折点,希望重振加中战略伙伴关系。
从过去的价值观伙伴到如今的战略伙伴,一词之差,背后是加拿大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
看得出来,加拿大是真的想换个方式跟中国相处了。
面对加拿大密集的示好动作,中方的回应既展现了开放姿态,又保持了必要的审慎。
王毅外长在通话中提出了清晰的原则: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中方也释放了善意信号,比如恢复了赴加团队游业务。
这一举措让加拿大旅游业欣喜若狂,觉得终于有了盼头。
但中方也明确说了,合作的大门一直敞开着,但需要加方先拿出实际行动和诚意,光靠嘴说可不行。
示好只是第一步,要真正修复断裂的双边关系,关键还得看加拿大能不能拿出实打实的诚意。
首先要解决的是核心的政治信任问题,这是两国合作的基石。
加拿大需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拿出明确的行动。
![]()
比如,在5G网络建设上,能否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能否停止“价值观外交”的炒作,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其次是经贸公平性的问题。
加拿大目前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商品征收的高额歧视性关税,是检验其诚意的“试金石”。
只有取消这些贸易壁垒,才能为双边贸易创造一个健康、公平的环境,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当然,抛开历史芥蒂和现实障碍,中加两国的合作潜力其实相当可观。
加拿大是原油储量大国,跨山输油管道扩建完成后,对华原油出口的潜力非常大。
而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和制造业产能,也能为加拿大的“气候竞争力战略”提供强大助力。
![]()
如果双方能达成自贸协定,加拿大每年有希望多赚上百亿。
这对眼下经济承压的加拿大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核心前提,那就是加拿大必须展现真正的战略自主。
长期以来,加拿大在安全上被美国绑得太紧,导致对华政策总是摇摆不定。
一会儿跟着美国反华,一会儿又想跟中国谈合作。
这样反复无常,谁也不敢真正信任。
事实摆在眼前,一个连自己都做不了主的国家,很难让别人真正信得过。
对中国来说,市场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欢迎所有真心实意来合作的国家。
相互尊重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加拿大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窗口,不仅关系到它自身的经济前景,也成了全球许多中等国家审视战略自主的一个重要案例。
北京的这场外交大戏还在继续,全球都在向东看。加拿大想重新搭上这趟“合作快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车票不是靠喊口号就能买到的。钥匙,最终还是握在加拿大自己手里。
参考文献:
1.环球网:《泰国国王“历史性”来华访问,泰方发言人:泰中两国亲密友谊的最高象征》2025-11-13
2.澎湃新闻:《王毅同加拿大外长通电话:中方愿同加方加快恢复各领域交流合作》2025-11-11
3.光明网:《加拿大总理称加美经济关系已结束,减少对美依赖才是繁荣基石》2025-11-08
![]()
4.央广网:《挪威外交大臣艾德将访华》2025-11-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