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做医疗器械的朋友找我聊,说想开发和自家产品配套的临床制剂——比如跟医用敷料搭着用的护理液,或是配合诊断设备的试剂辅助液,可一碰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就犯愁:不知道从哪下手,更怕踩坑耽误进度。其实只要抓准医疗器械行业的适配性细节,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并没那么复杂。
先把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的基础门槛理清楚,这是后续一切工作的前提。首先资质得备齐,申请人必须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要是医院没制剂资质,只能申请中药制剂,还得找有资质的药企委托配制。咱们医疗器械企业更要注意品种选择:不能选市场上已有的品种,也不能含未批准的活性成分,像中药注射剂这类高风险品种直接不在申报范围内。关键是得确认制剂和自家器械的质量标准能匹配,不然后期发现不兼容,前期功夫全白费。
再说说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的完整流程,每个节点都有要盯紧的细节。第一步临床前研究不能省,处方筛选、工艺参数、毒理学数据都得落实。比如做敷料配套护理液,浓度、pH值这些关键指标必须明确,不然审批肯定卡壳。第二步提交申请后,省级药监部门会先做形式审查,资料缺漏的话5天内会通知补正,这时候得赶紧补全。
![]()
医疗机构制剂注册
受理后的节奏更要跟上:10天内会有现场考察,同时抽样品送药检所,40天内得完成检验和标准复核。之后省级药监部门用40天做技术审评,没问题就发临床研究批件。临床研究得注意,受试例数不少于60例,还得过伦理审查,而且批件有效期就1年,必须在期限内完成。最后交临床总结报告再审评,通过就能拿《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了。
这里得特别提醒,医疗器械企业做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有两个专属坑要避开。一是容易忽略制剂和器械的兼容性研究,比如护理液会不会影响敷料的吸附性,辅助液会不会和诊断设备材质起反应,这些数据必须在注册阶段备齐,不然肯定要补做研究。二是制剂使用场景要和器械临床应用对应,比如骨科手术用的器械,配套制剂必须符合骨科临床的无菌要求,这些细节提前想到能少走很多弯路。
其实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的核心就是把细节做透,从前期品种规划到中期资料准备,再到后期审评跟进,每步都按规范来。要是觉得摸不准法规要求,找熟悉医疗器械领域的第三方医药咨询顾问机构——CIO合规保证组织(即广东国健医药咨询有限公司)做个审计或培训,帮着梳理资料、核对细节,能大大提高效率。
对医疗器械企业来说,一款合规的配套制剂能更好发挥产品临床价值,而顺畅的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流程就是关键。如果对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的流程细节、资料准备还有疑问,我们能提供针对性的顾问和培训服务,帮企业在合规路上少踩坑、快落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