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401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八十批)公示出来了,比亚迪申报了一系列长续航DM车型,如果按照CLTC续航算,都基本达到了200公里续航了。而第八十批目录中,12 家主流车企一共报备了69 款“电 + 油” 双动力车型,涵盖了45-325公里纯电续航。
![]()
尤其是增程车型,标配50度、70度电池已经成为了常态。即便是插混车型,30度、50度电池也是标配了。
虽然比亚迪这次显著提升了插混车型的电池,但是还是显得小了点。加上今年下半年密集小改和加推的长续航版本,纯电续航100-200公里成为了标配。眼下是跟得上市场趋势,但是在“小油大电”趋势面前,其实比亚迪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首先,比亚迪的插混技术已经更新到了DM-i 5.0,百公里最低油耗已经来到到了“2.0时代”。并且下半年通过OTA降低油耗,践行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梦想。从技术上说,比亚迪不断进化DM技术,提高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尽可能地减少车辆重量,减少功耗,提高效率就行了。
![]()
但是市场需求是希望插混和增程车型电池配的更大些,即便是参数上是增加了续航,但是燃油经济性、耗电量上升了,也往往被忽视。这就给比亚迪出了很大的难题,在比亚迪看来,系统效率优先,用最少的钱,跑最远的路才是王道,过大的电池并不一定带来续航上的直线增长,反而会因为电池大了,车身重量增加,油耗和电耗进一步增加,失去了混动的本质属性。
其次,比亚迪使用了高功率和高倍率DM专用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并不高,主要是考虑频繁充电影响电池寿命,以及安全等方面因素。
如果进一步加大电池,也跟随车企和市场呼声标配50度、70度电池,不仅要重新设计底盘,还可能无法看到系统效益提升。这就好比,为了登山带了一大堆干粮,结果还不一定用得上,导致在半山腰累倒的局面。
另外,比亚迪曾经也推出过续航超过200多公里的DM车型,结果就是车型价格进一步提升,基本与纯电车型差距很小,这就导致其性价比不高,反而没有赢得市场销售量的增长。
![]()
最后,比亚迪调查发现,大部分车主日均行驶里程没有超过40公里,纯电续航200公里,基本都可以做到1周1充,或者1周2充电。只要提高DM车型充电效率,缩短时间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过分追求过大的电池包。
当然,也有日均行驶里程超过100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但是即便是用油也节省,满油满电1500-2300公里的续航,其实已经很省钱了,又何必在使用时纠结有没有用电。如果是那样的话,干脆上纯电车型算了。
市场上有很不理性的需求,就是希望插混车型的电池做的更大,油箱做的更小,希望纯电续航更长一些,达到300-400公里,甚至更高。但是在全国都在进一步普及充电桩,尤其是快速大功率充电桩时,这样的需求其实更加不理性。
![]()
这就难住了比亚迪,从技术上说,一定大小的电池包与不断发展的DM技术配合降低能耗,提升效率就可以了。但是从市场非理性竞争角度来说,很多车企还在堆电池大小,搞参数竞争。一些消费者也提出了希望。
对于比亚迪来说,造电池起家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都外供了,甚至普及到了二轮车、三轮车市场,加大电池也就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出于技术考虑,又不能过分地加大电池,否则整个系统效率就很差。这就比亚迪要以合适的方式提醒同行和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插混车型电池包的大小。
这其实是最难的,要我说比亚迪干脆搞几个大电池选配包,让那些既要DM-i车型,又要超大电池的用户,有个选择的机会,至于是不是市场主流需求,或者能卖出多少,就别管了。至少不会让人误解。
王传福曾经在接受人俞敏洪采访的时候说过:如果只是要挣钱,那么我只要开一个电池厂就可以了。我除了比亚迪没有别的企业,我个人的企业都没有。我想我们是一群崇尚技术的,因为世界,改变世界需要一些技术,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然后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抓住行业的痛点,之后你一定会获得行业的承认,你一定会获得订单,当然了,你的企业也就因此而做大。
![]()
但愿还是有人能懂王总的战略眼光,他呼吁行业不要只是卷电池参数,而是要拼安全,以及技术创新。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其实电池大小本身已经不是问题,我们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