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克兰医务人员在俄乌冲突中受伤的乌士兵中,发现了“气性坏疽”病的出现。
据报道,从一战之后,战场上就已经极少出现过这一疾病,人们原本认为这一疾病已经“载入史册”。
乌克兰伤员出现这一疾病的原因,主要是无人机用于冲突后,将受伤士兵从战场上撤离进行治疗变得尤为困难。
![]()
▲乌克兰的前线医疗救护在条件简陋的地下掩体中进行
扎波罗热地区的医护人员亚历克斯说:“我们看到了一些目前仍然活着的、经历过其他冲突和战事的人都从来没有见过的受伤并发症。”
亚历克斯说,目前乌克兰方面的伤病人员撤离救治的延误程度,是在过去50年内,甚至更长时间都没有见过的,这也导致“气性坏疽”病尤其容易发生。
目前,在士兵受伤初期就进行清创以及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非常困难,一些伤员受伤数周,却得不到适当治疗。正是因为撤离伤员困难导致治疗延误,同时缺乏大量抗生素,让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气性坏疽”病再次出现。
“气性坏疽”病是火器伤中最为严重、发展最快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可丧失肢体或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20%~50%。防治“气性坏疽”病的方式包括早期彻底清创,敞开伤口。在医疗延误的情况下,这一火器并发症更加容易产生。
一旦染上“气性坏疽”病,需要进行外科清创手术之后,配合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
“气性坏疽”病此前大规模出现还是在一战期间,由于战场环境潮湿泥泞,伤亡人数巨大,同时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导致这一并发症大量出现。
二战期间,由于抗生素在医疗中的广泛应用,“气性坏疽”病的战场发病率已经大量减少,几乎绝迹。
曾在阿富汗服役的英国202野战医院医务官阿拉斯泰尔·比文称,“气性坏疽”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战期间的特殊现象,一战后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让早期伤口清创、及时手术、抗生素使用和伤口处理都变得更简单,这一并发症已经变得非常罕见,但这依赖的是大量资源,包括医疗资源、后勤保障和快速转移伤员的能力,而这些在目前的乌克兰,恰恰变得困难。
乌克兰目前面临的另一个医疗问题是,抗生素的耐药性急剧上升,如果出现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菌株,治疗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微生物学高级讲师林赛·爱德华兹表示,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通过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培养,并使用各种技术来确定抗生素是否存在耐药性,但在荒郊野外的野战医院里,这一切都行不通了。
红星新闻记者 范旭 实习记者 卿滢
编辑 许媛
审核 冯玲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