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1世纪人才可贵,学历却最不值钱!
这在日本早不是玩笑,而是 30 年实打实的教训。
名校文凭堆成摞,毕业生却批量啃老。
明明拼尽全力 “鸡娃”,为啥反倒养出 “啃老族”?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光明的未来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如果有人在街上喊一句:“我,名校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这种话绝对会受到众人诧异的目光,大学生还会找不到工作?那一定是人有问题。
免费食堂、免费公寓、丰厚的薪资、悠长的假期……招聘公司花招频出,就为了能够吸引大学生来为他们工作。
![]()
三菱公司更是离谱,为了招人他们还会赠送员工车辆。
公司待遇这么好,那一定很难进入吧?
恰恰相反,当时的大学生,别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有个两三份的offer在手。
![]()
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之类的名校毕业生,那更是了不得,走出校门就能获得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
“只要考上大学,一辈子就稳了。”这成了社会的共识。
日本的家长们抱着对未来的期待,一股脑地让孩子为进入大学而努力。
![]()
激烈的竞争,必然会让补习产业欣欣向荣。
1985年,日本补习班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日元,而数量更是超过2万家,都和日本便利店差不多多了。
孩子们也都很努力,他们用“四当五落”来不断地鼓励自己奋斗。
![]()
家长们有多拼?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统计,每个家庭愿意将家庭费用的20%以上,用于子女的学习。
甚至,有些极端的家庭,还会抵押房产来支付补习费。
只要孩子能够考上大学,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浮光泡影
然而,美梦总有醒来的一天。
1990年,日本股市如过山车般急转直下,全年暴跌39%,270万亿日元的市值瞬间蒸发。
两年后,实体经济也扛不住了,企业利润锐减20%,超过1万家公司宣告破产。
这时,正是被“鸡”的娃们开始求职的时候。
![]()
一边是企业疯狂裁员,一边是求职大军浩浩荡荡。
到1995年,80.3万毕业生创纪录地涌入市场,就业率首次跌破70%,仅为67.1%。
寺庙里,年轻人们求神拜佛,希望自己能够就业成功。
![]()
招聘会上,求职的人总会提前排队,希望能够更早更多的投出简历。
科学到玄学,不管求职者用什么方式,好像都希望渺茫。
1971年出生的田中,于长崎大学毕业,即使是广撒网也没能找到一个能去的,最后选择了在便利店打零工生活。
![]()
1973年出生的青木则对现状感慨万千:“以前参加招聘会有吃有拿,现在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即使是便利店的零工,终归也是有限的。
实在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啃老呗!
日本社会里,啃老族并不是个例。
![]()
1997年到2003年,日本15-24岁的"啃老族"从8万人飙升到40万人,直接翻了5倍!
38岁的佐藤宽郎啃老15年,为了50块钱生活费能跟母亲吵得天翻地覆。
47岁的村口督史更是啃老17年,靠母亲养老金度日,过着昼夜颠倒的“废宅”生活。
70岁的雄一,曾是商社董事,他的两个孩子都进入了名牌大学。
![]()
怎么想,他的晚年都应该不用继续拼搏,能够和子女享受天伦之乐。
令人没想到的是,70岁的他还在继续工作。
原因是,他38岁的女儿至今还在家里“躺平”。
他的女儿并非一开始就试图啃老。
![]()
在辞去不适合的工作后,她也曾断断续续进入多家公司工作。
但不幸的是,最后一家公司给她带来严重到试图自杀的心理阴影。
从此以后,女儿没有再找过工作。
![]()
8年来,女儿的收入从未超过10万日元,每个月还要向老父亲伸手要5万日元的"追星费"。水电费、保险费之类的生活费统统由父母买单。
雄一则无奈的表示:“看到她和妈妈聊起声优时开心的样子,我就觉得一切都没关系。”
他说:“现在我还在工作,也是出于父母的心意啊。”
![]()
在那个时代,“啃老”逐渐变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老年父母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已经中年的“巨婴”。
而长期与工作脱节的他们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更有甚者还会无差别杀人。
2019年,前日本高官熊泽英昭对自己的儿子痛下杀手,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
他的儿子熊泽英一郎有暴力倾向,随着啃老时间的增加,他易暴易怒,甚至有一天放下狠话说,要杀了附近吵闹的小孩子们。
大多数啃老族并不是这么危险的人。
他们很多人是名校毕业或是有着出众家世,却在社会上蹉跎,最终丧失斗志。
![]()
既然是名校毕业、有工作经历,即使是错过应届生窗口、年纪稍长几岁,也不应该会找不到一点机会呀。
确实如此,内卷带来的职业紧张是有限的,更危险的是日本找不到“创新点”了。
![]()
日本保守的举措
90年代后,日本接连错失了产业升级的机会。
科技上,日本没能拼得过联想等美国巨头;
移动时代,日本又固执的保留纸质的传统,消极地与世界互联网接触;
![]()
好不容易,新能源有了起色,日本又突破一个小点就申请一个小点的专利,这就导致世界新能源发展直接绕过了日本突破的成果。
面对不乐观的就业情况,日本政府保守的选择了扶持已有企业,而忽视了开拓新兴产业也可以带来新的岗位,新的机会。
不过在近几年,日本大学生就业似乎有了好转。
![]()
2024年,日本应届生就业率达到98.1%,创历史新高。
从“爱搭不理”变成了“跪求入职”。
但这可不是经济复苏,而是人口结构的“反转”,躺平一代的人,很多都在啃老,没能力也不想着去结婚生子。
![]()
而90年代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对于生子,也更加得没有那么看重。
2024年日本死亡人口161万,出生人口仅72万,劳动力严重短缺。
说白了,不是工作变多了,而是干活的人变少了。
但说到底,竞争人数的减少只是一时的,腾出就业岗位远没有创造就业岗位来得效果好。
![]()
结语
从“凤凰蛋”到“啃老族”,从“一生无忧”到“一事无成”,日本用30年时间,让世界看到产业僵化和死磕学历的后果。好在我国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不断寻找新的能够发展的点。
就像我们坚信的那样,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产业不断升级,经济持续向前,年轻人才有未来,社会才有希望。否则,今天的“鸡娃”,可能就是明天的“啃老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