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空军成立76周年这天,央视军事频道放出了一条名为《梦远》的宣传片。
片子里首次公开了攻击11无人机的服役画面,官方代号叫玄龙,这款无人机采用飞翼设计,隐身性能拉满,最关键的是它能跟歼20配合作战。
而且玄龙的机翼能折叠,可以部署到航母上,这个本事美国和俄罗斯的同类装备都没有。
玄龙这个项目其实2009年就开始搞了,研发团队一开始就定了很高的标准。它用的是无尾飞翼布局,把垂尾给取消了。
![]()
垂尾在飞机上是个很容易被雷达发现的部位,去掉之后再配上纳米吸波涂层和内置弹舱,雷达反射面积能控制在0.001平方米以下,雷达很难发现它。
玄龙最大起飞重量10吨左右,翼展14米,机身长度超过10米,为了能上航母,设计团队给它加了折叠翼,折起来之后翼展能缩到8米,正好适合航母上的停放空间。
虽然飞翼布局限制了它的最高速度,但4000公里的航程足够用了。
玄龙这次公开亮相,是在《梦远》微电影里,片中出现了编号为"玄龙08"的无人机与歼-20、歼-16D组成三机编队飞行的画面。
![]()
这是官方首次正式确认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系统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军方在2000年左右提出来的。当时美军想的是,让无人机配合有人战机执行任务,能减少飞行员伤亡风险,还能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但提出概念是一回事,真正做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美国的CCA项目2019年正式启动,到现在已经搞了6年,今年10月31日,安杜里尔公司研发的YFQ-44A无人僚机才完成首飞。
这款无人机号称采用半自主系统,能独立完成起飞、巡航和返航,但实际部署情况如何,还没个准信。
![]()
美空军CCA项目第一阶段的竞标结果,要到2026财年才能公布。
美国CCA项目进展慢,有几个原因:一是成本和性能之间的矛盾,美军想要低成本的消耗品,但军火商想搞高端产品,双方扯皮扯了好几年。
二是技术问题,美军飞行员反映,测试中的无人僚机经常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关键时刻掉链子,这让飞行员对它的信任度很低。
俄罗斯的猎人无人机比玄龙早服役,但在乌克兰战场上很少看到它的身影。这说明要么是产能跟不上,要么是技术成熟度还有问题。不管哪种情况,都证明猎人没能发挥预期作用。
玄龙不一样。它不仅能配合空军的歼-20,还能部署到航母上配合歼-35。这个能力是美俄都没有的。
![]()
美国的CCA项目设计时没考虑上舰需求,俄罗斯的猎人体型太大也上不了舰。能折叠上舰这一点,让玄龙的使用场景比美俄同类装备宽得多。
无人僚机的核心优势在于能扩展有人战机的作战能力。现代五代机性能虽然强,但单机载弹量有限,而且造价高昂,不可能大量生产。
有了无人僚机之后,一架歼-20可以指挥多架玄龙,玄龙携带导弹,相当于把歼-20的火力范围扩大了好几倍。
更关键的是,无人僚机可以执行高风险任务。比如深入敌方防空区进行侦察,或者充当诱饵吸引敌方火力。
这些任务让有人战机去执行,风险太大。但无人机损失了就损失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玄龙的隐身性能也值得一说。它的雷达反射面积小于0.001平方米,这个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的。
![]()
配合歼-20这样的隐身战机,两者都不容易被发现,能在敌方防空系统反应过来之前完成打击任务。
从项目启动到正式服役,玄龙用了16年时间。
这个周期看起来不短,但实际上研发一款全新的无人作战平台,16年已经很快了。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实现了从概念到实战部署的完整闭环,而美国的CCA项目还停留在试飞阶段。
《梦远》微电影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新空战模式正式拉开帷幕。
这不仅仅是装备上的突破,更是作战理念的革新。
玄龙的服役证明了中国在无人作战系统上的技术实力。
从提出概念到实际部署,中国走在了前面,这款能折叠、能上舰、能当僚机的无人机,为未来空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装备持续完善,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