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阿姨,今年52岁,是个爱操心的上海大妈。她最近总觉得乏力、胃口差,以为是年纪大了、上火引起的,没太当回事。
直到偶然一次单位体检,一串红色数据让她有些忐忑转氨酶升高。医生看了化验单,神情严肃:‘这可不能马虎,可能问题不小!’
李阿姨心里顿时一紧,回家就在网上疯狂搜索各种偏方、生食苦瓜、吃护肝片……但半个月后复查,转氨酶不降反升。
李阿姨愈加焦虑:转氨酶升高,真的只是肝的问题吗?是重病征兆还是一场虚惊?到底该怎么办?用保肝药就能好了吗?
![]()
其实,许多和李阿姨一样的中老年朋友,有一半人在体检时会遇上转氨酶“标红”。但99%的人,并不真正了解这串数据背后的含义……”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担心?体检发现转氨酶偏高,是不是就等于肝炎或肝癌?其实,转氨酶升高背后的真相比你想象的复杂。
转氨酶(ALT/AST),是体检报告上很常见的一组肝功能指标。很多人一看到它值异常,就开始焦虑:是不是自己肝坏了?是不是需要马上吃药保肝?
事实上,转氨酶升高,仅仅是“肝细胞损伤”的一个信号。它可能意味着肝炎,但也可能因为其他很多原因:
![]()
剧烈运动后肌肉损伤,短期内ALT可升高20-80%;轻度升高感冒、病毒感染之后,身体自我恢复期间也常见轻度升高;部分药物、酒精或摄入过多高脂食物,同样能引起波动;成年人因脂肪肝, 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比例超24.7%。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2022年共识:一次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六成与良性或可逆性因素相关,而只有不足2%是肝癌等严重疾病的直接信号。
误区提醒:转氨酶升高≠肝癌≠马上要吃护肝药!乱用“保肝片”,反而可能拖延诊断,加重肝脏负担。严重者,甚至会有药物性肝损伤风险。
![]()
你或许不知道:两周内转氨酶自愈率高达68%。很多因感冒、饮酒或小病小痛导致的升高,在调整作息、饮食后能自动恢复。但如果持续升高,或同时有黄疸、腹痛、持续乏力等症状,就一定要警惕,及时就医。
如果转氨酶升高超出正常值2倍以上,持续4周未下降,建议由专科医生详细查明原因;转氨酶>300U/L或伴全身不适,需要排除急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重症;肝病高危人群(如乙肝、丙肝、脂肪肝病史)更需密切监测,自行购药补肝不可取。
权威指南明确指出,仅凭一次升高,不宜盲目补药或停药,而是要查明所有可能的诱因:包括肝炎、心肌炎、甲状腺疾病、胆道疾病、甚至心梗等。身体不是单一系统,肝功能数据是“早预警”,更是全身健康的风向标!
![]()
面对转氨酶升高,医生们更强调科学冷静的应对:
规律复查:初次发现升高,优先排除近期剧烈运动、暴饮暴食、熬夜、服用新药等外因。建议2-4周后复查血肝功能,动态看数据变化。
消除诱因:减少酒精摄入、坚持营养均衡饮食(控制高脂肪、油炸、腌制食物),提升身体免疫力。乙肝、脂肪肝人群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随访。
科学就医:如升高明显且持续,勿自行乱用护肝片;应配合肝功能全套、超声波/病毒标志物检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明因对症,避免“治错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