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剑指美国!造谣美总统,特朗普大怒要巨额赔偿,英首相回应
特朗普向英国广播公司发出索赔通牒,索赔金额高达10亿美元!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各界关注,一场舆论与法律交织的风波或就此掀起。这封措辞强硬的信函,真的只是为“国会山事件”讨说法?
实则不然,这场看似简单的“报道失实”纠纷,背后藏着西方媒体公信力崩塌的关键信号,更藏着特朗普的精准政治算计。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乃是BBC一部纪录片对2021年1月6日国会山事件的蓄意恶意剪辑。其此举居心叵测,妄图借此歪曲事实、混淆视听,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把原本“为勇敢的参议员和众议员欢呼”的表述,扭曲成“我们奋力战斗”的煽动性言论,直接将事件责任归咎于他。
这般肆无忌惮的造假行径,如同一把烈火,瞬间点燃了特朗普心中的怒火,令他彻底被激怒,其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他的律师团队在信函中明确要求:BBC需在11月14日前全面撤回纪录片、公开道歉并赔偿,否则将正式提起诉讼,索赔金额不低于10亿美元。
或许有人会问:以“客观独立”自居的BBC,为何敢如此公然造假?答案早已写在它的历史里这家媒体的“双标”与“失真”,从来不是新鲜事。
![]()
BBC的这次剪辑造假,并非孤例,而是其长期操作的缩影。这家媒体的资金主要来自英国电视牌照费,同时接受英国外交部部分拨款,表面独立实则难逃政治影响。多年来,它的“造假黑历史”屡被曝光:
纪录片领域频繁“摆拍”,《冰冻星球》北极熊育幼片段实为动物园拍摄,《人类星球》树屋镜头是编导设计,却均以“真实自然记录”宣传;
涉华报道充满偏见,曾将反恐演习视频作为中国防疫“暴力执法”证据,还在报道农历新年时把“马年”误写为侮辱性词汇,甚至出现中国地图标注不全的低级错误;
![]()
但近年态度却出现微妙转变,在报道中国“十四五”成就时,客观认可中国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承认五年规划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这种转变并非良心发现,而是在全球舆论监督加强、自身公信力下滑背景下的无奈调整。而此次剪辑特朗普讲话的翻车,不过是让其“选择性客观”的本质再次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特朗普的索赔通牒,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精准的政治博弈。此前西方媒体长期以“第四权”自居,即便报道失实,也常以“新闻自由”搪塞,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期间,就曾频繁遭遇主流媒体偏见报道,如今手握BBC造假实锤,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立威的机会。
![]()
这场博弈的妙处在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BBC以剪辑操控舆论,特朗普就以法律手段反击,10亿美元的索赔金额如同悬顶之剑,要么让BBC乖乖自我审查,要么让其付出巨额代价。
更关键的是,这一操作还能实现“敌我识别”,那些曾歪曲报道他的媒体,将不得不重新权衡立场。而福克斯新闻等友好媒体则可顺势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他第二任期的舆论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BBC已陷入两难:主席萨米尔・沙阿已公开道歉,承认制作存在“判断失误”,并承诺不再播出相关节目,但坚决拒绝赔偿要求。
![]()
两名高管的挂冠而去,令这场危机愈演愈烈,使之成为英国广播公司数十年来最为严峻的信任危机之一。
特朗普起诉BBC的风波,本质是西方“媒体独立”神话的一次崩塌。当“客观报道”沦为政治博弈的工具,当剪辑造假成为常规操作,曾经不可一世的媒体霸权,终于迎来了反噬的时刻。
这场博弈的影响远不止于特朗普与BBC的纠纷:对西方媒体而言,它敲响了警钟,脱离事实的偏见报道终将付出代价;
对特朗普而言,这是他巩固权力的关键一步,通过敲打主流媒体,进一步掌控舆论话语权,为后续政策推行扫清障碍;
![]()
对全球而言,它让人们看清,所谓“新闻自由”从来不是绝对的,背后往往交织着权力与利益的算计。如今,10亿美元索赔的最终走向尚未可知,但这场风波已经撕开了西方媒体的遮羞布。
当媒体不再以事实为准则,当权力开始反制舆论操控,全球舆论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长远的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