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口号是“了解更多,行动更多,关注职场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5.89亿成年糖尿病患者中,七成处于工作年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2.33亿,年轻化趋势明显。从2005年到2023年,年龄标化患病率从7.53%上升至13.67%,4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率增长迅速。
![]()
打工人的4个“控糖刺客”
你中了几个?
1
久坐不动:
屁股粘椅子,血糖往上飙
一坐一整天,是很多上班族的日常。国人平均每天久坐时间已达7.8小时!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超过80%的2型糖尿病与肥胖和久坐有关。
![]()
2
甜蜜暴击:
奶茶咖啡竟是“升糖元凶”
奶茶、果茶、可乐……你是不是也靠它们“续命”?这些含糖饮料往往只含有孤立的糖分,在体内畅通无阻,被小肠全盘吸收,快速、大量摄入的葡萄糖会导致内脏脂肪生成和胰岛素抵抗,提高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连添加天然或人工甜味剂(俗称“代糖”)的无糖甜饮料的长期摄入也可能破坏血糖稳态,增加糖尿病风险!
![]()
3
晚饭太晚:
深夜干饭=血糖“加班”
加班、压力大、晚饭拖到深夜等都会导致血糖升高。研究表明,晚饭推迟4小时,血糖峰值高出18%,持续时间也更长。夜间褪黑素升高会抑制胰岛素分泌,从而影响血糖代谢。
![]()
4
压力山大:
焦虑失眠=血糖“过山车”
焦虑、紧张、失眠……压力一大,体内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飙升,它们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同时,焦虑引起的失眠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加剧血糖波动。
![]()
扎心真相:
40岁得糖尿病
寿命或将缩短10年!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发表的一项涵盖151万人的国际研究显示,与未患糖尿病的人相比,在30岁、40岁和50岁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预期寿命分别缩短约14年、10年和6年。确诊越早,影响越大;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三大法宝
帮你稳住血糖不飙车!
别慌!糖尿病虽不可逆,但糖尿病前期是可逆的,它是可干预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其他可干预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增加糖尿病风险的药物、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能推迟糖尿病的发病年龄。
法宝一:生活方式干预
与老年人患糖尿病不同,早发型糖尿病(通常定义为40岁之前发病)的病因多与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控糖尿病的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限盐、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健康生活方式指南教你轻松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方式指南
![]()
01
饮食:吃对不挨饿
Hot
![]()
✓控制总热量,能量平衡: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例分别为45%~60%、20%~30%、15%~20%
✓膳食营养均衡,满足营养素的需求
✓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
✓戒烟:科学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限酒:将饮酒量控制在25克酒精/天以内(约相当于中瓶啤酒1瓶、50度白酒1两、葡萄酒3两);但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有饮酒习惯的应当戒酒
✓限盐: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克以内
02
运动:有氧抗阻,碎片运动
Hot
![]()
✓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游泳或瑜伽等)
✓每周进行2~3次抗阻练习(两次锻炼间隔≥48小时)
✓利用间歇时间进行简单运动,避免连续坐着超过90分钟,每工作1~2小时,休息3~5分钟
✓碎片化运动,饭后半小时活动,结合日常活动增加运动量,如步行、爬楼
小提醒:一天中进行多次、短时间(≤10分钟)的碎片化运动(相邻两次运动间至少间隔30分钟)能抵御持续久坐对血糖等十余项临床指标的急性危害哦!但如果您伴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则不应采取运动治疗。
03
心理:规律生活,轻松心情
Hot
![]()
✓规律作息,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法宝二:高危筛查
如果您年满35岁,或符合以下任一情况,均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尽早筛查:
有糖尿病前期史
2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kg/m2
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3
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糖尿病史
4
缺乏体力活动者
5
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史
6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史
7
有黑棘皮病者
8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10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
11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12
有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者
13
有胰腺炎病史
14
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5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总分≥25分
16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空腹血糖筛查是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有漏诊糖尿病的可能性。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随机血糖≥7.8mmol/L或HbA1c(糖化血红蛋白)≥5.7%,建议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和2小时血糖。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至少每3年重复筛查1次。
法宝三:血糖监测
通过居家使用血糖仪或职工体检等方式定期监测血糖,数据不忽悠!对照下表,您在哪个区间: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
(WHO 1999年)
![]()
注:WHO为世界卫生组织;IFG为空腹血糖受损;IGT为糖耐量减低;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下限通常为3.9mmol/L。
如果数值异常
别犹豫,尽快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编辑:陈美玲 顾彩华(见习)
供稿:区卫生健康委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