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2024年9月,我国将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一年多来,各地“自上而下”联动响应,交出了政策落地的首份答卷。而要实现这项新增公卫任务从“接得住”到“接得好”的转变,还需以“横纵联合”之力破解基层防治的深层难题。
一年多来,这项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释放民生温度。各地、各相关部门快速部署落实,逐步搭建起贯穿国家、省、市、县的慢阻肺病防治四级网络,为疾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组织支撑。作为国家慢阻肺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发挥核心牵引作用,推动各省份构建递进式培训体系,全程提供“贴身式”帮扶,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具备了稳稳“接住”任务的能力。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服务思维,从被动的对症治疗转向主动的全程管理,因地制宜努力为“畅通呼吸”筑起第一道防线。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患者逐步提升对慢阻肺病的认知水平,开始主动自查慢阻肺疾病风险。患者看病实现“少跑路、可负担”,病情更趋稳定。
将慢阻肺病照护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仅是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健康服务的生动实践,更蕴含着多重深意。
其一,推动这项工作落地,倒逼基层医务人员“修炼内功”——通过学习疾病防治知识、提升服务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步落实“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要求。
其二,以慢阻肺病防治为“小切口”,带动基层医务人员对哮喘、肺部感染等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整体认知与防治水平提升,助力基层更好应对常见病、多发病,进一步夯实“健康守门人”的网底作用。
其三,慢阻肺病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做好该疾病患者管理可推动多病同防同治同管,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更加深入,提升基层慢性病管理的综合效能。
在开局之年,慢阻肺病基层防治已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但相较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管理等已有多年成熟经验的工作,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基层医务人员必然要经历一段“能力适配”的成长阵痛期。为此,既要清醒认识到慢阻肺病“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低知晓率、低检查率、低规范治疗率”的严峻形势,也要直面基层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现状。比如,慢阻肺病药品配备不全、肺功能仪操作和结果解读能力仍待提升等。这就需要各地及时梳理工作中的堵点难点,深入了解基层机构在运行中的实际困难,积极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患者管理模式,为国家层面完善政策、优化机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
正如相关专家所言:慢阻肺病防治工作就像人体的呼吸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是其中的肺泡——只有每个肺泡都正常运转,整个呼吸系统才能保持健康高效。为此,必须善用“横纵联合”之力,激活基层机构这一“神经末梢”,让慢阻肺病防治实现从“接得住”到“接得好”的转变。在横向上,针对慢阻肺病易引发多系统并发症的特点,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呼吸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医疗力量,同时联动疾控机构、呼吸专科医生、护理团队、全科医生等力量,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到诊断、控制、治疗,以及患者康复的全周期管理能力。在纵向上,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防治体系,打破层级间的壁垒,真正实现“上下联动、高效运转”,为基层持续提升慢阻肺病防治能力提供强大支撑。
![]()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
文:吴倩
编辑:李诗尧
校对:于洋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