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菜市场,老王支起三轮车开始烫串,油锅滋啦作响,一天的营生就这么开始了。他这摊子一摆就是四年,去年纯利干到了二十一万,比旁边写字楼里某部门主管工资还高。你别说,这年头真别小看街头那些推着小车、支个棚子的人,人家可能比你懂生意。
![]()
前两年我朋友辞职搞直播带货,投了八万多做设备、请运营、买流量,三个月没跑出一单像样的成绩,最后灰溜溜回了老家。而另一个哥们儿就在夜市角落卖发光头饰,一套进货才三块五,卖十块,晚上出摊五小时,一个月挣一万二不是梦。最狠的是,他边摆摊边琢磨客户需求,发现女生更爱拍照打卡,立马换了包装盒,加了个小镜子设计,销量直接翻倍。你看,这才是真实世界的商业反馈,不用等数据报表,当天就知道自己错哪儿了。
![]()
很多人总觉得创业就得租办公室、注册公司、搞个官网,好像不“高大上”就不配叫创业。可现实是,你在线下走一圈就会发现:理发五块、修鞋八块、烤红薯十二块,这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天天有人排队。用户真正在意的,有时候根本不是价格最低,而是顺路、顺眼、顺心情。一个煎饼摊阿姨能把辣酱调配出三种口味,回头客能从早八点排到晚十点,你说她不懂经营?
![]()
我在南锣鼓巷见过一个姑娘,白天在互联网大厂写PPT,晚上换身衣服去摆摊卖手作香薰蜡烛。半年下来,不但还清了花呗,还攒够钱盘了个小门面。她说最值的不是钱,是学会了看人脸色——不是卑微那种,而是读懂顾客站在摊前犹豫三秒到底要不要买的微妙心理。
别以为摆摊就是拿货、吆喝、收钱。选址得观察人流高峰期,进货得分辨厂家和批发商差价,包装要考虑运输损耗,天气突变还得临时撤摊。夏天暴雨说来就来,你得一边收东西一边安抚顾客退单。哪一个环节出问题,当天白干都有可能。
更有意思的是,在同一个夜市里,你能看到有人用抖音引流到线下,有人靠熟客微信群预售出餐,还有人把摊位拍成短视频当广告。他们之间不说话也知道谁该往左挪两步避开城管,谁家的糖葫芦更脆。这种野生的商业生态,书上学不到,会议室里也模拟不了。
前几天我去城中村转了转,一条街五十多个摊,卖啥的都有,居然还有人租了个小窗台专门代煮螺蛳粉。你手机下单,他现煮打包,月流水近四万。这些人没提过一个“商业模式”或者“用户画像”,但干的事儿全都踩在点上。
现在很多人窝在家里想点子,刷爆款视频,总觉得自己差个风口。其实机会一直在眼皮底下,只是你愿不愿意弯下腰,从一个四千元的煎饼车开始试水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