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成为舆论焦点。其中一项规定尤为引人注目:未来,新生产的乘用车在每次启动后,都将默认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状态。
![]()
此消息一出,瞬间在车主和网友中引爆热议:有人拍手称快,认为“马路不是赛道”,这种事就应该从源头抓起;也有人说这是一刀切,认为这是对驾驶权的剥夺和侵犯。
这个新国标征求意见也是从实情出发。近年来,电动汽车凭借电机的物理特性,能瞬间释放最大扭矩,实现远超同价位传统燃油车的加速能力。例如,一些二十万元级别的车型百公里加速时间已进入3秒区间,这在过去是百万级超跑的水平。性能是下放了,驾驶体验也提升上来了,可也带来了显著的安全隐患。
多个权威机构的研究确实表明,新能源汽车在启动、起步急加速、危险变道、极限超车等场景下确实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这与电机的瞬时扭矩特性、驾驶员的适应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所以,安全更重要还是选择更重要?就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有各的考量
支持新规意见稿的意见,主要基于现实安全问题的考量,主要依据包括: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可以瞬间爆发峰值扭矩,百公里加速可以达到两秒三秒的水平,这让许多普通用户也能享受到超跑级别的加速能力。然而,近年来因驾驶员对高加速模式准备不足而导致的失控事故频发。现在,新规意见稿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新型风险。
![]()
其次,新规意见稿将默认加速时间设定在不少于5秒,是因为目前大多数传统燃油车的加速能力普遍大于5秒。这个区间是广大司机更为熟悉和适应,能有效降低因动力特性突变导致的误操作概率。
第三,必须要说明的是,新规意见稿并非禁止高性能,而是车辆启动后自动处于温和驾驶状态,若需要更强动力,需驾驶员主动切换。这样的设计思路是,在每次切换时提醒驾驶员明确责任,将性能使用的选择权交由有准备的驾驶者。
此前,余承东指出,部分车企过度追求2-3秒的加速参数,形成了“技术过剩”,却可能忽视了底盘调校等真正的安全基础,这也说明“性能竞赛”在业内也形成了一定共识。
![]()
反对者认为,即使是5秒或6秒的加速,车辆依然具有很大的碰撞动能,所以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险驾驶行为。真正的痛点在于驾驶员。所以,因此,不少人理性地认为,加强驾驶培训、提升安全意识才是更治本的方法,例如推行驾驶证分级认证,或将准驾车型与驾龄、驾驶记录挂钩等创新管理制度。
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刀切的懒政,守法的性能车爱好者会觉得,自己为少数危险驾驶者的行为承受了使用上的不便,有“替人受过”的不公感。
正所谓,立场不同,观点就不同。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我们也要清楚一件事,无论是赞同者还是反对者,保障安全是所有人的共识。大家的分歧在于如何实现。
一整套计划,并非只有限制加速
此次征求意见稿不仅是限制加速,还是一个一揽子安全升级方案。它还要求新能源汽车配备“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强化了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和碰撞时自动切断高压电路的要求,并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使用监控、行驶中禁用娱乐屏幕等作出了规定。因此,加速限制视为这套“组合拳”中的一环。
![]()
如此一来,各方观点的交锋是不是会缓和一些呢?另外,我们看国外类似的做法。欧盟要求电动车默认开启“生态模式”,切换性能模式需二次确认;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也对新手驾驶高性能车辆有特殊限制。这表明在公共出行领域,平衡性能与安全是所有国家都要面临的课题。
所以,限制性能这个规定,可以被视作在部分驾驶员操控能力与当前纯电车型性能不匹配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风险控制策略。它或许并非最完美的方案,但在提升整体公共道路安全性方面可能发挥积极作用。
笔者更倾向于支持新规定意见稿。理由是,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普及速度确实太快了。最客观的现实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50%,今年前十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1301.5万辆和1294.3万辆。而且驾驶者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从传统燃油车转向电动车。新规提供的默认模式使其动力响应更接近熟悉的感觉,有助于平稳过渡,逐步适应电动车的特性。
![]()
从这个角度看,新规还能保护其他交通参与者,提升了整体交通环境的安全性。
我们在前面也说了,这并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提高,未来的解决方案必将更加精细化。可以探索基于场景的动态限制;通过车路协同技术,车辆在学校、住宅区等特定区域可自动限制动力输出,还有建立与驾驶资质或保险体系挂钩的动力分级授权。
通过技术手段或者管理认证,让用户在公共道路上合法使用更高性能车辆,是未来的大趋势。
百姓评车
宏观来看,技术的终极目标不应是无限追求性能参数的炫技,而应是安全、高效、和谐地融入人类生活。所以,监管规则的调整也不会一成不变,必然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动态调整的。限制只是一时的,这是因为现实条件跟不上。其宗旨是引导行业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
所以,我们应该用更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大家说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