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大数据杀熟屡见不鲜的时代,连人与人之间也开始“杀熟”了。浙江台州的杨女士未婚夫满心期待着今年10月的结婚典礼。筹备婚礼时,他们找到了丈夫的高中同学符某。符某十分自信,拍着胸脯保证能把婚礼办得惊艳无比,还夸下海口说要做出那种“在村里能让别人讲上三天的效果”。一开始,符某报价二十多万,随后又以友情价为由,称十六万就行。
杨女士夫妇出于对老同学的信任,没有多想,便先交了八万定金,还付了两万多的拆棚钱。而且他们仅仅通过微信沟通,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合同。在沟通的过程中,看似一切细节都敲定了,色调、灯光、甜品台等都有了明确的方案。然而,婚礼当天,当杨女士满怀期待地来到现场,眼前的景象却让她如遭晴天霹雳。
原本承诺的惊艳效果完全没有出现,现场布置简陋粗糙,色调搭配混乱,灯光昏暗毫无氛围,甜品台更是惨不忍睹。这与之前沟通的方案和符某的承诺简直天差地别。杨女士瞬间气到“两眼一黑”,满心的喜悦和期待瞬间化为乌有。
原来,16万的价格符某一个人就吃掉了十几万,仅用5万6外包给别人干,这贪官污吏看了都得叫一声大哥啊。而杨女士前期已经支付了80000块定金,拆棚的人也在她手上要了2万多块钱,也就是说,这场粗制滥造的婚礼,她已经支付了10万余元。
她说:剩下的款项她不会再付,并要求符某道歉。但奇葩的是,符某不仅没道歉,反而态度强硬地要求跟杨女士打官司,要她必须当冤大头支付剩下的钱。就这样,两个人一来一去,互相扯皮,最后闹上了热搜,弄得全网皆知。
这场原本应该是人生中最甜蜜的高光时刻,却因为这个“信得过”的老同学,变成了一场闹剧。杨女士的遭遇,无疑给大家上了一堂价值十六万元的“社会实践课”。在人情社会里,我们往往因为信任熟人而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必要的合同和保障。
来源:网络,此事件为真实事件,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