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加拿大G7峰会的与会者们连一份象征团结的联合公报都凑不出来时,世界的天平,其实已经在悄然倾斜。就在这片尴尬的沉默中,法国总统马克龙决定投下一颗石子,他正计划下个月踏上访华之旅,并带去一个足以震动西方世界的提议:邀请中国,参加明年在法国举办的七国集团(G7)峰会。
这不仅仅是一次外交试探,更像是一封发给“富国俱乐部”的“补救函”。
![]()
让我们先看看G7的“家底”还剩多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下滑曲线:G6国家(除去美国)在全球经济蛋糕中的份额,从2000年的35%一路跌至2024年的18%,近乎腰斩。而同一时期,中国的GDP占比却强势攀升至17%,几乎与这六个老牌工业国的总和并驾齐驱。人口天平的倾斜更为剧烈,G7曾代表全球15%的人口,如今这个数字已跌破10%。一个缺乏足够人口与经济体量支撑的“富人俱乐部”,其话语权的成色,自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屋漏偏逢连夜雨。特朗普的回归,让G7的内部分歧从暗流涌动变成了公开决裂。今年6月的加拿大峰会上,那张特朗普被“六大门派”围攻的照片,成了G7分裂最生动的注脚。美国单枪匹马,在乌克兰问题上否决了“过于反俄”的措辞,让其他六国哑口无言。如今,特朗普更是连G20都懒得应付,不仅拒绝出席南非峰会,还计划在明年美国轮值主席国任上,把G20的功能砍得只剩“领导人峰会”和“金融”两个骨架,能源、卫生、环境等议题统统扫地出门。
![]()
“美国优先”的大棒之下,欧洲的寒意是真实的。马克龙一直念兹在兹的“欧洲战略自主”,在特朗普“加拿大变美国第51州”的狂言和挥舞的关税大棒面前,显得既迫切又脆弱。此时向中国伸出橄榄枝,既是给G7这个日渐空洞的框架注入急需的经济与人口代表性,更是对华盛顿的一次明确喊话:这个多边平台,你不珍惜,我们完全可以寻找新的玩法。
那么,面对这封从巴黎递来的“邀请函”,北京会如何落子?
![]()
参与G7,当然有其价值。这提供了一个与西方主要国家面对面、掰开揉碎了谈的机会,一个在复杂博弈中减少误判的窗口。但是,外交不是健忘的艺术。G7过往在涉台、涉港、人权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和干涉,这些账本都还记着。中方若要赴约,必然要先问清楚:这顿饭,是鸿门宴,还是真心和解的宴席?G7是否准备好放下偏见,以平等和尊重的姿态进行对话?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只能在别人搭建的舞台上寻找角色的国家。手握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这两张王牌,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多边平台。金砖扩员后,其经济总量已占全球36%,人口占比近47%,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南方”代言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更有可能将马克龙的邀请,视为一次“机会性接触”——在不改变自身战略定力的前提下,进行一次有限度的、务实的沟通。
![]()
明年法国的G7峰会,是否会迎来中国的身影,悬念犹存。但马克龙此刻的举动,本身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西方主导秩序的松动,也印证了一个无可辩驳的现实:任何关乎全球未来的对话,都已经无法再将中国排除在外。世界牌局正在重新洗牌,而马克龙,显然不想让欧洲成为那个被留在旧桌边的玩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