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划清界限?赵鸿采访直言只练了2年,属于半路出家,在10月31日举行的UFC耳光力量大赛上,中国选手赵鸿刚凭借一场充满血性的对决,一夜之间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议人物,面对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劲敌阿曼塔耶夫,赵鸿刚在第一回合就被打破眉骨,鲜血直流,但他仍坚持到了第三回合才被KO倒地。
![]()
虽然最终败北,但他那股“打不倒、硬扛到底”的气势让无数观众动容,网友纷纷称他为“刚哥真男人”,将他视作新时代硬汉精神的代表,然而,比赛后的采访却让这位草根英雄陷入了新的舆论漩涡。
![]()
当被问及“通背拳练了多久”时,赵鸿刚的回答显得异常坦率:“我是半路出家,才练了两年通背拳,之前玩跑酷,也做过搏击教练,在燕郊开过跑酷馆和搏击馆,后来倒闭了,我喜欢通背拳的发力方式,打得帅、打得响,也很震撼。”这番话原本只是实话实说,却意外引发了网络上关于“通背拳”的争论。
![]()
部分传统武术爱好者认为,赵鸿刚此举是在“与通背拳切割”,担心被质疑“通背拳没实战价值”,所以才刻意强调“只练了两年”,以示责任不在拳法本身,他们质疑:“如果输了就说自己没练多久,这不是在贬低传统武术吗?”
![]()
与此同时,也有人站出来为赵鸿刚辩护,认为他只是实话实说,不想给任何门派贴金,他的表现足以证明,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标签,而是来自训练、毅力与意志,事实上,这场舆论争议折射出的,不仅是对赵鸿刚个人的解读,更是传统武术在当代体育语境中的身份焦虑。
![]()
通背拳作为中华武术中兼具观赏性与实战性的拳种,一直被视作刚柔并济的代表,但在现代竞技格斗体系面前,常常被质疑缺乏体系化对抗经验,赵鸿刚的经历恰恰说明了一个现实:无论传统还是现代,只要不断训练与磨砺,任何体系都可以走上国际舞台。
![]()
赵鸿刚并非职业拳手出身,他的成功更多源于毅力与热爱,他敢上场、敢承受、敢流血,已经是一种胜利,他那句“才练了两年”并非推责,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他没有为自己失败找借口,也没有神化任何拳法,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练得不多,但打得真心”,或许,这正是这场风波背后的启示——真正的“通背”,不是拳打多远,而是心有多坚,对此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