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 百工驿
封面来源|unsplash
2025年,“十五五”规划正式启幕。中国工程行业站在了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工程行业而言,这不仅是政策导向,更是一道“生存考题”——当传统“人海战术+垫资施工”模式难以为继,唯有拥抱科技、重构价值,才能在红海中开辟蓝海。
那么,工程企业该如何落子“新质生产力”?
一、智能建造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中国工程行业过去依赖的"人海战术+垫资施工"传统商业模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2025年发布的最新行业报告显示,行业平均利润率已从2015年的8.7%持续下滑至2024年的2.3%,部分细分领域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
这种断崖式下跌背后是三重结构性压力的叠加:
1)人工成本飙升:统计数据显示,建筑工人日均工资从2015年的180元上涨至2025年的450元,年均涨幅达9.6%,远高于同期CPI涨幅。更为严峻的是,年轻劳动力供给持续萎缩,2025年建筑业农民工平均年龄已达48.7岁,30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不足15%,"用工荒"已成为行业常态。
2)融资成本高企:在房地产调控和地方政府债务管控的双重背景下,工程企业的垫资压力与融资成本同步攀升。2025年第一季度,中型施工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已达8.9%,较2020年上升310个基点。应收账款周期延长至平均186天,现金流压力成为压倒许多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3)同质化竞争白热化:在特级资质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357家激增至2025年的892家的背景下,传统施工领域的竞争已陷入"低价中标-偷工减料-利润下滑"的恶性循环。2024年房屋建筑工程投标平均下浮率高达18.7%,较十年前翻了一番。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在深刻重塑工程行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和利润分布格局:
1)设计端:基于AI的生成式设计系统可自动优化建筑结构,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平均降低15%-20%的钢材用量。广联达等平台企业的案例显示,AI辅助设计可使设计周期缩短40%,设计变更减少60%。
2)施工端:智能施工装备的应用正在改写传统作业方式。例如,三一重工的智能摊铺机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和自动控制系统,可将路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mm以内,效率提升50%;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已完成砌墙、喷涂等20多道工序的自动化,单项目人工成本下降35%。
3)运维端: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从"建造资产"到"运营数据资产"的转变。上海中心大厦通过部署15000多个物联网传感器,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孪生体,使运维效率提升40%,能耗降低25%,并衍生出设备健康预测、能源优化等增值服务。
![]()
传统模式与数字化模式的关键指标对比
面对这一系列深刻变革,工程企业亟需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在"十五五"这个关键时间窗口,转型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必答题。
二、解码新质生产力,工程行业的五大核心内涵
"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的核心关键词,深入理解其内涵,是工程企业制定转型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数字孪生:从物理建造到虚拟仿真的范式革命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物理项目的虚拟映射,实现了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这一技术已从最初的三维可视化,发展到如今的"感知-分析-决策"闭环系统。
驿筑科技的三维零代码平台,让业务人员通过拖拽即可构建数字孪生场景,将传统需要2-3个月的开发周期缩短至1周内,大幅降低了数字孪生的应用门槛。
▍BIM+AI: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智能引擎
BIM(建筑信息模型)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工程建设全流程:
1)生成式设计:Autodesk的Generative Design工具可根据功能需求、造价限制等约束条件,自动生成数百个设计方案供建筑师选择。北京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使用该技术后,方案设计周期从6周缩短至3天,且优化出的结构方案节省钢材800吨。
2)智能审图:广联达的AI审图系统已学习超过50万份施工图纸,能自动检测规范冲突、管线碰撞等问题,准确率超过90%。在某三甲医院项目中,该系统在2小时内发现图纸问题43处,而传统人工审查需要3天时间。
3)进度预测:华为廊坊数据中心项目采用AI进度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历史项目数据、天气、供应链等300多个变量,可预测未来两周的施工进度,准确率达85%,使项目延期风险降低60%。
4)AI审计:青矩技术的AI审计系统,以“人+AI”人机协同审计解决方案,实现“全量检查+专家研判”的革命性升级。让我们能够对数千页的投标文件、成千上万条数据进行100%覆盖检查,远超人工抽样极限,让风险无处遁形。
5)BIM+零代码:驿筑科技的BIM+零代码,通过规则定义并建立BIM数据源和零代码业务程序数据源之间的关联关系,BIM场景下,定位并查看各类零代码业务程序产生的业务数据,无研发周期零代码业务配置周期按天计数,时间缩短 80%。
▍机器人建造:破解"用工荒"的技术答案
建筑机器人正在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形成主题结构施工、高位环境作业、隐蔽工程检测三类典型场景。
碧桂园的博智林机器人已完成砌墙、抹灰、铺砖等20多道工序的自动化。
中联重科的高空作业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在百米高空进行幕墙安装、钢结构焊接等危险作业,定位精度达0.1mm,且能连续工作12小时不需休息。
管道检测机器人配备4K摄像头和激光扫描仪,能在直径300mm以上的管道内自主行进,自动识别裂缝、渗漏等缺陷,准确率超过95%。
▍产业互联网: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
工程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在打破信息孤岛,重构行业协作方式:
上海建工打造的"营造商"平台已连接8600家供应商,实现钢材、水泥等大宗建材的集中采购和精准配送。通过需求预测和库存共享,使项目采购成本降低8%,供货周期缩短40%。
三一重工的"树根互联"平台接入全国23万台工程设备,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跨项目、跨区域的设备调度。
平安建设的"建工金融"平台将工程进度、质量数据与银行信贷系统直连,实现基于真实业务数据的动态授信。
▍组织能力:数字化转型的软性基础设施
技术变革最终要落脚于组织能力的重构,三大关键要素不可或缺:
1)复合型人才:中建国际建立的"数字化铁军"计划,通过"技术+业务"双导师制,在三年内培养了1200名既懂工程又精通数字化的项目经理。这些人才带领的项目平均利润率高出传统团队3.2个百分点。
2)敏捷型组织:上海建工将原IT部门升级为数字科技公司,采用"平台+部落"的敏捷架构,使技术需求响应速度提升60%。其开发的智慧工地系统从需求提出到上线仅用45天,而传统方式需要半年。
3)数据治理体系:北京城建集团建立的企业级数据中台,统一了56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标准,形成覆盖投标、施工、运维的全链条数据资产。基于此开发的经营预测模型,使项目风险评估准确率提升至85%。
![]()
新质生产力六大内涵的技术成熟度与商业价值分析
新质生产力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技术集群、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的系统性创新。只有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十五五"这个关键时期,谁能率先完成这种系统性重构,谁就能在未来的行业格局中占据制高点。
三、战略落子:工程企业布局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价值创造方式的升级。面对"十五五"规划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工程企业不能再只盯着“施工合同额”,而要思考“全生命周期价值”。
▍向“技术服务商”转型
中建科工、上海建工等头部企业已成立“智能建造研究院”,对外输出BIM咨询、智慧工地解决方案,技术服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一位项目经理坦言:“现在投标,客户先问你有没有数字化交付能力。”
▍打造“工程+运营”闭环
鸣远时代数字化资产管理平台融合BIM、IoT、大数据与AI,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及运维管理,从人、事、碳、财、物五维度实现精细化管控。平台利用GIS+BIM/CAD技术,构建数字孪生,智能优化巡检、能效与碳资产管理,提升决策精准度与执行自动化,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持续优化资产价值与运营效率。
▍构建产业协作生态
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百工驿等平台正在连接设计院、施工方、材料商、审计机构,通过知识共享、人才协作、供应链协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整体效能。未来,企业的竞争力=自身能力×生态协同力。
不做“观望者”,要做“破局者”。
“十五五”的号角已经吹响。对工程企业而言,拥抱新质生产力,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那些仍在抱怨“甲方压价”“回款难”的企业,或许还没意识到:真正的对手,早已不在同行之中,而在跨界而来的新玩家——他们用算法优化造价,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用数据定义质量。
但危机中亦有转机。未来的工程巨头,一定诞生于今天敢于自我革命的企业之中。
要么进化,要么出局。"2025年,这场关乎生死的转型大幕已经拉开,你,准备好了吗?
▍文末互动
你认为“十五五”对你有什么影响?
你正在学习哪些新技能应对变化?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精选优质内容发布在“百工故事”专栏。
关于百工驿:百工驿是工程建设领域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划分了业务协作、人才服务、知识服务和社交服务四类服务板块;核心是通过内容生产和资源共享,为行业广大从业者创造富有吸引力和价值的线上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用互联网创新方式助力人才培养、扩大人才供给、加速知识流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