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华连续下了两封“战书”,中方也不客气,用德国自己的方式打败了德国,另一边的特朗普也终于认清了事实。那么,这次德国举动的背后有何目的?中方又是如何反制的?
最近的德国有点乱,总理默茨上台后,一改过去德国一贯的“自由贸易派”路线。要知道,他在野时还骂过欧盟对华加税是愚蠢的保护主义,如今却亲自提出要提高中国钢材的关税。究其原因不难理解,现在的德国经济已经连续四年停滞,过去引以为傲的工程业、汽车业、机械制造,全线吃紧。德国人开始恐慌,政客就开始到处找替罪羊,而“中国竞争力太强”这句话,成了他们统一的借口。
![]()
默茨很清楚,德国的出口支撑在工业上,可偏偏工业现在又被比下去。特朗普对全球掀起关税战,德国也跟着遭殃;再加上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性价比高、质量还越来越好,德国人发现自己两头都讨不到好。于是,他们不再讲“自由市场”,开始讲“保护产业”。在这种背景下,柏林对华下达第一封“战书”。近日,默茨在总理府与钢铁行业代表谈完之后,宣布将提高对中国钢材的关税,减少免税配额,并鼓励企业多买欧盟的自产钢材。
不过,对中国钢材加税的结果,使德国自己的下游产业更难受。汽车、设备制造、零部件行业的成本直接上涨,本来利润就被美国关税挤压,现如今又被本国政府的政策掐脖子。德国的汽车协会都忍不住说,这么搞下去只会让供应链更吃紧。
更关键的是,这种政策还让中德关系更紧张。上个月,德国外长临时取消访华,理由是“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但其背后明显是政治姿态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对华下达第二封“战书”。
纳格尔近日放话称,一旦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持续恶化,那么欧洲应考虑采取相应报复措施。有分析指出,纳格尔的表态,其实暴露了德国现在的心态:焦虑、没底、但又舍不得放弃对华贸易。他一边喊着要报复,一边又说要“加强沟通”,希望借助访华来改善双边关系。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已经成为了德国新常态。
![]()
毕竟,现实就摆在眼前,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靠“低价”打市场的国家,而是在德国最擅长的领域打败了德国。机械制造、工程设备、高端材料,中国企业的产品不但更便宜,质量上也早就追上来了。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就提到,一个德国制造商想买线材加工机,欧洲公司报价13万欧元,而中国公司只要2.8万欧元,性能还差不多。
十年前,德国出口中国的机械、汽车多得数不清,而如今,德国在对华贸易中首次出现逆差。德国的机械设备联合会的数据更扎眼:中国对欧洲机械出口,从六年前的200亿欧元涨到400亿,今年还很有可能破500亿。过去,“德国制造”代表品质,现在“中国制造”成了集品质、效率、性价比于一体的代名词。
而特朗普也终于认清现实,他挑起贸易战的后果,不仅让美国企业吃亏,也让欧洲盟友同样被拖下水。现在他看到德国的惨状,反倒意识到自己当初搞的那一套“关税治国”,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西方产业体系。美国还好,因为他们市场足够大;但德国这种出口型国家,一旦供应链被切断,就立刻陷入困境。
所以说,中国用德国的方式打败德国,不只是制造业的胜利,更是体系上的逆转。过去欧洲教中国怎么搞工业,如今中国反过来教欧洲怎么提效率。德国政客嘴上喊着“报复”,但心里其实清楚,中国是唯一能帮他们提效、维稳的伙伴。只不过在当下的政治上,他们暂时还拉不下老脸承认这个事实。
![]()
事实上,这一切是全球化回潮下的必然。德国的困境,不是“中国太强”,而是自己太慢。政治反复、制度僵化、成本高企,这些问题十年前就埋下,只不过今天才在中国速度的对比下显露出来。说到底,中德只有尽量减少政治或者外交层面的不必要分歧,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棘手问题上,两国关系才能健康稳定发展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