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至,秋意渐浓,全国多地气温持续走低,正式进入秋冬交替的关键时期。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黎志清医生近日在接受咨询时表示,近期在线问诊中,不少市民关心霜降时节应如何科学进补。民间素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黎医生认为,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医智慧。
霜降进补,事半功倍的“黄金期”
为什么霜降是进补的好时机?黎志清医生解释,《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进入霜降节气后,自然界阳气逐渐收敛,阴气开始增长。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变化,阳气内收,脾胃功能相比夏季更为强健。此时进补,营养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转化为精气储存,为抵御寒冬奠定基础。“这就像自然界中的动物在秋季积极积累过冬食物一样,此时为身体‘储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黎医生形象地比喻。
平补为上,现代人养生的明智之选
针对现代人普遍工作压力大、思虑过多的现状,黎志清医生特别强调“平补”的重要性。“进补不等于滥补,尤其不提倡直接使用人参、鹿茸等大补之品。”他表示,平补是采用性质平和、不燥不腻的食材和方法进行调理,循序渐进地夯实健康基础。
黎医生建议,霜降时节养生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补气防病,筑牢免疫防线
霜降后寒气加重,最易损伤人体阳气。不少人会出现疲乏无力、易出汗、反复感冒等症状,这往往是气虚的表现。黎医生推荐黄芪山药粥:取黄芪15-20克煎水,用此水加入一段山药煮粥食用。黄芪补气固表,山药健脾,共同起到温和补气、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二、养血润燥,由内而外滋养
秋季燥邪不仅伤肺,还会耗伤人体阴血。很多女性在此时节会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睡眠不安等血虚症状。黎医生建议日常可饮用红枣桂圆茶,或用桑葚、枸杞泡水。对于血虚明显者,如需使用传统的四物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可加入少量陈皮或砂仁,防止滋腻碍胃。
三、润肺安内,应对干燥挑战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伤人,最先影响肺部,导致干咳、咽痒、鼻干等症状。黎医生特别推荐银耳雪梨羹:“在接诊过程中,我发现持续咳嗽的患者在坚持食用银耳雪梨羹后,恢复速度明显加快。”这道食疗方润肺生津,滋阴止咳,是秋季润燥的佳品。
四、健脾益肾,夯实健康根基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想将补益的精华充分吸收储存,必须兼顾脾肾。此时新鲜的板栗和山药正是当季美味,用它们与排骨一同炖汤,味道甘甜,能同时补益脾肾,是霜降时节不可多得的养生佳肴。
养生需全面,起居运动不可偏废
除了食疗进补,黎志清医生强调起居调养同样重要。他建议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避免熬夜耗伤阴血。早晚出门应注意保暖,特别要护好腹部、颈部和脚踝等关键部位,背部膀胱经区域也要避免受寒,这是人体阳气运行的重要通道。
此外,适度的运动也不可或缺。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但应注意避免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
科学养生,健康过冬
黎医生总结,霜降养生的核心在于“收”字,通过平补的方式,将气血津液很好地收敛封藏于体内。“此时滋补得宜,冬天才能收藏充足”,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
在这个秋冬交接的重要时节,谷医堂秉承“传承中医精华,服务大众健康”的理念,提醒广大市民重视节气养生,通过科学合理的中医调理方式,以饱满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迎接冬季的到来。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也将持续提供专业、便捷的中医健康服务,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