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口县明通镇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植林庄园(又名徐植林大院)修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主体排危、环境清理等工作,一派忙碌景象。
![]()
徐植林庄园修复后的效果图。明通镇供图
徐植林庄园坐落于明通镇龙泉村,始建于1939年,由民国时期乡绅徐植林聘请四川建筑设计院专家设计,融合江南四合院风格,集结当地木石工匠历时三年建成。
庄园坐东朝西,落成时占地2312平方米,建筑面积1610平方米,以“凹”字形布局形成“三路两进两列”群体院落组合,96间房屋可容纳百人居住。其建筑兼具明清徽派风骨与川东特色,灰塑屋脊、青瓦覆顶,木格雕花窗栏榫卯交错,飞檐脊饰灵动,南北侧门条石纹样繁复,尽显建筑艺术典雅与精巧。
1949年后,徐植林主动将庄园捐作明通区公所办公用地;1958年至1982年,转为明通中学校舍(原名城二中),滋养数千学子走出大山,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修缮启动当日,不少昔日学子专程赶来,轻抚石门苍苔、摩挲残垣,追忆校园时光,期盼古宅新生。
1982年学校迁址后,庄园因常年风雨侵蚀逐渐荒废,出现石质风化、屋面渗水、墙体坍塌等损毁。为守护文化遗产,县、乡、村三级历经十二年努力:2013年起,县文旅委多次提请修缮并组织编制保护方案;县规资局制定整改计划;2023年,城口县政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强调其保护利用;2024年,明通镇争取专项资金,完成设计方案等前期工作,修缮终迎实质推进。
据了解,本次修复遵循“四保存”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原建筑形制、结构、材料、工艺。将采用“一麻五灰”传统地仗手法养护木构件,通过墙体掏补、木雕接补等古法技艺修复破损部位,同步完善消防、排水等基础设施,对缺失构件选用同质材料手工补制,实现“修旧如旧”兼顾安全实用。
徐植林庄园背倚巴山、俯瞰前河,与金字山、安龙山遥相呼应,自然景致与百年古建相映成趣。未来,这里将成为展示民俗风情、传承建筑技法、承载乡愁意蕴、彰显井盐文化的重要平台,为明通镇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动能。(郭凡、赵亮、魏元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