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不少人会出现鼻子干燥、发痒、结痂甚至流鼻血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呼吸和睡眠。这种季节性鼻干并非小事,而是鼻腔黏膜功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出现的适应性反应。
一、秋冬鼻干的主要原因
1.湿度骤降与温差刺激
秋冬季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湿度大幅下降,尤其是北方地区,室外空气干燥,室内又因供暖设备持续运行,湿度常常低于30%。鼻腔黏膜表面需要保持一定湿度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干燥环境会加速鼻腔内水分蒸发,导致黏膜干燥、弹性降低。同时,秋冬昼夜温差大,频繁进出室内外,冷热交替刺激鼻腔血管收缩与扩张,进一步加重黏膜损伤,加剧干燥感。
2.黏膜分泌功能减弱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腺体分泌功能会逐渐减弱,鼻腔黏膜中的黏液腺和浆液腺分泌减少,鼻腔自净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干燥。此外,部分人群因体质原因,本身属于干性皮肤或黏膜分泌不足,进入秋冬后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
![]()
3.加重鼻腔黏膜损伤
很多人鼻子干痒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挖鼻或用力擤鼻,这两种行为会直接损伤鼻腔黏膜,破坏黏膜的完整性,导致干燥、出血。另外,长期处于吸烟环境或经常吸入二手烟、粉尘、刺激性气体等,也会刺激鼻腔黏膜,影响黏膜正常分泌,诱发或加重鼻干。
二、鼻干不重视,可能引发这些问题
鼻腔黏膜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干燥受损后,其防御功能会大打折扣。首先,干燥的鼻腔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增加鼻炎、鼻窦炎的发病风险,出现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其次,黏膜干燥破裂会导致鼻出血,反复出血可能引起贫血,影响身体健康。此外,鼻干还会导致嗅觉灵敏度下降,影响味觉体验,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嗅觉减退。
三、科学缓解鼻干的4个方法
1.增加空气湿度
使用加湿器是改善室内干燥最直接的方法,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为宜。同时,可在室内放置水盆、晾晒湿毛巾,或定期用湿拖把拖地,通过自然蒸发增加空气湿度。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干燥空气和冷空气对鼻腔的直接刺激。
![]()
2.鼻腔局部保湿
每天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或鼻腔冲洗液清洗鼻腔1-2次,能有效清除鼻腔内的粉尘、结痂,补充黏膜水分,保持鼻腔湿润。清洗后可适当涂抹医用凡士林或专用鼻腔润滑剂,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蒸发。
3.调整生活习惯
多喝水,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从内部补充身体水分,有助于维持鼻腔黏膜湿润。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等,促进黏膜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鼻腔黏膜的刺激。同时,改掉挖鼻、用力擤鼻的不良习惯,防止黏膜损伤。
4.适当增加室内通风
虽然秋冬天气寒冷,但仍需定期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和病毒滋生。通风时可先将老人和小孩转移到其他房间,避免受凉。
![]()
四、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如果经过上述方法调理后,鼻干症状仍未缓解,或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鼻干伴随持续鼻塞、流脓涕、头痛;鼻出血频繁且出血量较大;嗅觉明显减退或丧失;鼻腔内出现溃疡、结痂长期不愈。这些可能是鼻炎、鼻窦炎、萎缩性鼻炎等疾病的表现,需专业医生诊断和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