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同样精彩,辛苦同步关注一下
作者:余飞
11月13日,央行公布了10月份金融数据报告。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房地产相关数据。
所有的数据依然很不好看,整体仍看不到房地产市场回暖的一丝迹象。
01
房贷,再次负增长
先看央行公布的数据:
前10个月,住户贷款增加73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
短期贷款主要指消费贷,如买车等,中长期贷款主要指房贷。
由于从去年开始,央行不再公布单月数据,仅公布累计值,所以要看7月份的单月数据,还得结合一季度的数据来进行计算。
对比央行公布的9月份的金融数据报告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0月份单月,住户贷款减少360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866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700亿元。
对比去年10月份,住户贷款 同比多减520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多减3356亿元;中长期贷款多减1800亿元。
消费贷与房贷负增长背后,暗藏着两个信号:
第一,在消费贷与房贷意愿低沉之下,10月份整体的信贷数据,也很不好看。
10月的单月,人民币贷款新增2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约2800亿元;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150亿元,2024年8月以来首次跌破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约5970亿元。
第二,这意味着当下的民众,不仅不愿意贷款,还忙着提前还贷,否则贷款何来负增长。
10月份房贷负增长,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
2021年全国房地产全面调整以来,房贷负增 长的月份并不鲜见。
2022年、2023年、2024年各出现了两次房贷负增长现象,2025年到目前为止,出现了4次,出现次数是过去三年的两倍。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央行
一般来说,只要商品房市场有成交,都会有贷款增加,除非都全款买房,但这不现实。
房贷增量为负数,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还款的量比贷款的量还多。
提前还款规模比贷款规模大,有三种解释:
1、贷款多,但还贷规模更多。
2、还贷规模不变,但贷款的变少了。
3、贷款与还贷均缩减,但贷款规模缩减更快。
2022年至2023年,还贷潮盛行,当时还贷规模不断增加,这是其房贷间歇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去年年中以来,由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提前还贷浪潮得以缓解,规模随之下降。
今年2月份、4月份、7月份、10月份的房贷负增长,直接原因当然还是还贷规模大于贷款规模,但主要还是贷款规模缩减之缘故。
这一点与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公布的房地产数据正好呼应。
02
年内第二次,房价无一城不降
11月14日公布的10月份房地产数据,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房地产投资降幅继续扩至最大。
国家统计局披露:
1至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3563亿元,同比下降14.7%;其中,住宅投资56595亿元,下降13.8%。
![]()
来源:国家统计局
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4月份开始,再次进入两位数下跌周期。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反映的是一级市场的拿地与开工情况,这一数值自2022年4月份转负以来,就一直没有回过正。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今年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跌幅扩至2021年以来最大,以此规模预估,全年房地产投资将跌至9万亿附近。
财政部公布的卖地收入,更是直接将土地市场的寒冷放在了台面之上。
2024年全年卖地收入48699亿元,较2021年高点下跌了44%。
今年前三季度的卖地收入,继续降至22302亿元。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财政部
第二,商品房销售额跌幅,即将再次登上两位数。
国家统计局披露:
1至10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19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9017亿元,下降9.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9.4%。
![]()
来源:国家统计局
自2021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一直在下跌,也从未回正过。
去年跌幅在不断收窄,到今年春节月份,跌幅收窄至10%以内。
今年4月份是分水岭,从4月份开始无论是商品房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额,跌幅均在扩大。
前10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6.8%,较前9个月跌幅扩大了1.3个百分点。前10个月销售额同比下跌9.6%,较前9个月跌幅扩大了1.7个百分点。
两个数据的调整幅度,均为今年最大。而且,9.6%的商品房销售额跌幅,即将再次登上两位数跌幅。
从大区域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无论是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额,均在调整。
前10个月,房地产投资东北跌幅最大,同比下跌了24.5%。其次是东部、中部,跌幅都在两位数以上。
前10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均是东部跌幅最大。其中东部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额跌幅,再次登上了两位数。
![]()
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三,年内第二次,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无一城不降。
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环比上涨的城市5个,较8月份减少4个。下跌城市63个,较8月份增加6个。
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无论环比还是同比,无一城不降。
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环比上涨数量6个,比9月份多一个。新房环比,湛江、成都领跌。上海领涨。
10月份二手房环比、同比,均全线下跌。其中环比徐州领跌。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03
还要调整多久
前段时间,李蓓发表了一个观点:
本轮房地产调整已持续4年多,后续有望迎来长达10年的上升周期!当然,其中也不会一帆风顺。
她的逻辑在于:
第一,在需求端,他认为中国房地产长期稳定销售面积中枢在10~12亿平米,而当前房地产销售面积仅在7、8亿平米左右,显著低于长期中枢水准,因此,当下是超跌。
第二,供给侧视角再看,今天房地产行业格局已发生翻天覆地巨变。
一方面,约90%的房企退出市场或不再拿地,比如百强房企这2年几乎7成已经0拿地了,整个行业竞争强度还是大幅缓和了。虽然粥少了,但僧更少了!
另一方面,存活下来的优质企业,新推楼盘净利率已经高达10%以上。
对此,本号并不认同。房地产还要调整多久,其实并不取决于楼市本身,而是取决于经济大环境。
我依旧认为,房价与收入、预期之间,要寻找一种新的平衡,只有出现了新的平衡点,房价才会止跌。
而无论是放开限购、放开落户,还是降低首付等其他措施,都做不到这一点。
要快速实现平衡,一方面要不断缩小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差距,要么提升民众的收入,要么不断降低房价。另一方面,恢复信心。
无论是缩小房价收入比,还是恢复信心,都得基于经济回暖、就业回暖。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依旧悬得很。
虽然房价已经持续调整了四年多,但很多人的收入也在缩水,工作更是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哪来的信心与底气背负房贷买房?
在收入不确定的当下,不少人的房子已经变成了法拍房,成了银行的资产。
最近,主流媒体纷纷爆料, 商业银行正在加速推进房产直售业务。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在内的大行,以及兰州农商行、大连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在内的中小银行,均正通过阿里资产、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大量直接销售房产,部分银行在售房产标的已超万套。
![]()
正如财经专家付鹏所说,现阶段民众更多的不是想着如何去增加收入,而是想着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属于一种防御状态。
这正是今年多次出现消费贷、房贷负增长的本质逻辑。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