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自己都说:宜昌人和襄阳人,完全是两种性格!
![]()
我一个武汉朋友上周跑了趟宜昌和襄阳,回来就跟我感慨:"同是湖北人,宜昌人和襄阳人气质差太远了! "
在宜昌问路,大姐会慢悠悠地说:"往前走撒,拐个弯就到喽,莫急哟~" 而在襄阳,大叔直接掏出手机给你导航:"中! 我给你说咋走最快,这条路一般不堵车! "
![]()
两座城市相距不过300公里,却养出了完全不同的人。
宜昌人说话像唱歌
![]()
宜昌人讲话自带旋律感,句尾总爱带个"撒""哟"。 你听他们聊天:"明天去三峡大坝撒,顺便逛下清江画廊哟~" 软绵绵的调子,听着就让人放松。
当地朋友教我几句宜昌话:"要得撒"是行不行,"好七"是好吃,"慢慢儿"是别着急。 我在长江肥鱼馆尝清蒸鱼时说了句"这鱼好七! ",老板果然笑呵呵地多送了一盘花生米。
![]()
宜昌人走路都不慌不忙的。 在滨江公园遇到个老大爷,拎着刚买的三峡石摆件,边走边看风景,见到熟人就停下聊两句:"今朝天好,去江边遛弯不? "
襄阳人办事最靠谱
襄阳人说话干脆利落,词里带着股实在劲。 "得劲"是好吃,"莫慌"是别着急,"中"就是好的。 我在邓家牛肉面馆吃面时夸了句"这面得劲! ",老板二话不说给我加了勺牛肉。
襄阳人走路都带着目的性。 在古隆中景区,看到一家子襄阳人,爸爸肩上的背包塞得满满当当,边走边规划路线:"快点走,晚了牛肉面就卖完了。 "
![]()
就连两座城市的风都不一样。 宜昌的风是灵的,吹过三峡大坝带着江鲜的清香;襄阳的风是厚的,掠过古城墙裹着牛肉面的醇厚。
吃出来的性格差异
![]()
宜昌人爱吃鲜。 清蒸肥鱼要吃长江肥鱼馆的,鱼肉嫩得用筷子一夹就脱骨。 街边的萝卜饺子,外皮炸得金黄酥脆,咬开里面是三峡特产的红皮萝卜馅。 还有炕土豆,必须现炕现吃,外焦里嫩撒上辣椒面,坐在江边能吃一大盘。
襄阳人讲究实在。 牛肉面要配黄酒,面条筋道、牛肉扎实,红油辣得人额头冒汗。 农家菜馆的大头菜炒肉丝,大头菜脆生生,肉丝嫩滑滑,就着能吃两碗米饭。 冬天来碗现烫的黄酒,甜而不腻,浑身暖和。
![]()
玩出来的不同气质
宜昌人推荐游玩路线很随性:"住滨江公园附近最好,推窗看江,走去三峡游客中心就15分钟。 "他们带你去看三峡大坝泄洪,浪花像千军万马奔腾;清江画廊坐船,两岸青山绿水像在画中游。
襄阳人给你规划路线像军事行动:"住北街方便,离古城墙、古隆中都近,早上走路10分钟就能喝到头锅牛肉面。 "他们必带你去古隆中感受三国文化,站在襄阳城墙上看全景。
两地人的时间观念
在宜昌玩三天很从容:第一天看大坝吃肥鱼,第二天游清江吃炕土豆,第三天逛博物馆吃萝卜饺子。 宜昌人总会说:"慢慢儿玩,不着急。 "
襄阳两天就能逛透:第一天走古隆中吃牛肉面,第二天爬城墙尝大头菜。 襄阳人提醒你:"早点去,排队人少。 "
江边的宜昌人坐在餐馆里,吃着肥鱼看船来船往;北街的襄阳人蹲在面摊前,吸着面条听三国故事。 两座城的气质,就这么融在了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