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会场上,原本该是一场围绕如何落实全球气候减排的重要会议,却在美国的强硬阻挠下,变成一场权力游戏与大国霸凌的政治表演。
10月下旬,伦敦的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会议,各国代表围绕“全球航运净零框架”展开了最后谈判,计划在2050年前让航运业实现碳排放净零。
![]()
但结果,在美国直接上手段的恐吓下,会议没有通过任何实质性协议,“净零框架”的实施也被迫推迟1年再议。
据《金融时报》《卫报》等多家媒体披露,美国代表在会议期间,公然对多国代表施加压力,甚至动用恐吓与威胁手段。几位来自太平洋岛国和非洲国家的官员透露,美官员私下悄悄警告他们,如果支持该框架,未来他们将会被限制过境美国,甚至家属签证也会受到影响。
还有国家收到美国外交照会,内容很直白,如果他们坚持支持净零框架,那么美国将考虑提高港口停靠费、征收额外关税,甚至限制这些国家船舶入境。连孟加拉国、日本和印尼这样的国家,也都被美国点名警告。
![]()
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高喊“自由市场”和“公平竞争”,如今却把全球气候谈判当成了施压工具。结果是会议气氛彻底冷却,原本已取得共识的条款被迫搁置,最终只能以“延期1年”草草收场。
那么被美国打掉的“净零框架”究竟有多重要呢?这是全球航运业第一次尝试设立强制性的碳减排机制。航运业每年排放约1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
框架内容包括设立燃料碳强度标准、引入全球航运碳费制度,并将征收的资金用于建立“净零基金”,专门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绿色港口建设和清洁燃料研发。这意味着,那些最容易受到气候灾害影响的国家,将能从航运业获得切实的资金支持。
但对美国来说,这样的框架却被视为危险。特朗普政府在会议前就发出通告,称该方案是“全球绿色智商税”,企图让美国为别人的排放买单。显然,他们担心的是一旦碳费机制确立,美国航运巨头和石油公司将不得不承担更高成本。
![]()
更关键的是,这项机制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中的主导地位,因为碳定价意味着新的全球标准,而标准就是权力。
于是,美国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掀桌子。特朗普团队的逻辑一如既往,只要不符合美国利益,那就让谈判无法进行。即便损害的是全球公共利益,也在所不惜。问题是这种行为已经不是不同意的问题,而是通过威胁手段逼迫他国不敢同意。这正是许多国家感到愤怒的地方。
事实上,美国在气候议题上早已不是第一次玩这种双重标准。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2017年退出《巴黎协定》,如今又阻挠航运业减排规则,美国始终把“气候合作”当作可随时用或者弃的政治筹码。
更讽刺的是,美国国内才是全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其能源结构中化石燃料占比仍超过八成,却年年在国际会议上指责别国“不够绿色”。而真正为全球减排作出最大贡献的中国,过去10年,光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就超过1.5万亿美元,全球电动车、光伏与风电产能的七成来自中国。如果没有中国扩大的绿色产能,全球的减排目标早已成为空谈。
![]()
所以,当美国在会议上高喊“不能让航运业背负过高负担”的时候,世界各国都明白,他们其实只是想让美国企业继续轻装上阵。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行为无异于剥夺未来的生存权。气候变化的首要受害者,往往正是那些被美国恐吓的太平洋岛国与非洲国家。
而净零框架推迟1年,意味着整个航运减排进程将被延后至少两到三年。碳排放仍在上升,技术投资被拖延,资金缺口扩大。更糟糕的是,其他国际谈判也将受到连锁反应。
从根本上看,美国的阻挠还是权力问题。因为碳规则的制定权,意味着谁能在新一轮绿色产业革命中掌握主动。美国深知,中国和欧洲在新能源、船舶节能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正迅速扩大,而他们的传统能源巨头还停留在过去的模式。阻止框架的实施,就是在为这些落后的企业争取喘息时间,也是为自身争选票和支持。
![]()
这正是国际社会最该警惕的地方。当一个国家以“恶霸手段”左右全球气候议程,真正受害的将不仅是被恐吓的那些代表国,更是整个地球的共同未来。
而另一端,中国代表团明确表示,将坚持支持净零框架的多边推进,并积极协助发展中国家获得绿色航运技术与资金支持。中国的立场很清晰,气候问题不是政治武器,而是人类共生的挑战。只有在合作中寻找共赢,才是真正的安全。
可以说,美国这次用强权推迟了一项规则,但也暴露了自己的底气不足。因为一个自称“世界气候领导者”的国家,却害怕气候协议的实施,这恰恰说明它在新一轮绿色竞争中失去了勇气。
历史早已证明,恐吓或许能让会议延期,但拦不住世界前进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