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文染烟火色 艺惠万家春——榆林市文化馆让全会精神浸润百姓生活

0
分享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铆定航向。作为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阵地,榆林市文化馆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与群众需求,以常态化公益培训、高频次惠民演出为载体,让全会精神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文化福祉,在塞上大地孕育出基层文化繁荣的丰硕成果。



初冬时节,榆林市文化馆内暖意融融、生机盎然。美术教室里,十余位中老年学员围坐案前,跟随专业老师老师勾勒山水意境;隔壁声乐教室,豪迈悠扬的陕北民歌声此起彼伏;舞蹈排练厅内,三十多名学员手持彩扇,踩着轻快节奏练习陕北秧歌的基础舞步。走廊的公告栏上,密密麻麻的课程表格外醒目。从陕北秧歌、陕北民歌、剪纸、腰鼓等特色非遗项目,到声乐、器乐、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再到瑜伽、化妆、街舞等潮流课程,32门覆盖全年龄段的公益课程兼顾传统与实用,部分课程还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真正让艺术的种子在市民心里生根发芽。


“我们全家三代人都是文化馆的‘忠实粉丝’,有些课程得定闹钟才能抢到。现在,孩子在这里学腰鼓,我报了美术班,老妈练秧歌,不仅各自有收获,还能一起参加汇报演出,日子过得特别充实。”市民王女士展示着手机里的上课照片,笑着说,“文化馆的公益课不仅不收费,老师教得还专业,我们不用跑远路、花大钱,在家门口就能圆了艺术梦!”



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也让授课老师们倍感欣慰。“每次上课出勤率几乎都是满格,课后主动留下来请教的学员也络绎不绝。”榆林市文化馆音舞科工作人员陈莹感慨道,“不少学员从一开始手脚不协调、不好意思展示,到现在能自信登台表演,眼神里的光彩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这种蜕变特别打动人。”榆林市文化馆音舞科负责人白雪介绍,目前周内课程主要面向中老年群体和自由职业者,周末课程以少儿培训为主,接下来还将在东沙文体馆、开发区增设夜校,为在职人员和中青年群体提供更便捷丰富的文化服务。



除了常态化公益培训,每逢周末,文化馆剧场的惠民演出也会准时“赴约”,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文化盛宴”。这些演出既有陕北说书、榆林小曲、陕北民歌等原汁原味的非遗特色节目,也有反映新时代生活的歌舞、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台上演员演得投入,台下观众看得尽兴,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今年以来,榆林市文化馆已累计开展惠民演出180场,公益电影展映56场,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训三期共82个班,累计服务群众67万人。天天有培训、周周有演出”的浓厚文化氛围已然形成,城市的文化归属感与市民认同感也在潜移默化中持续提升。



“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关键是要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榆林市文化馆副馆长郑新表示,下一步将紧扣全会部署,从三方面深化实践:一是拓展艺术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推出更多符合市民群众需求的课程,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二是丰富惠民演出供给,打造特色品牌活动,鼓励群众自编自演反映新时代乡村振兴、城市发展的原创作品,真正实现“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三是搭建文化传承平台,让普通市民从文化参与者变成传承者、创造者,让全会精神化作文化繁荣的果实,浸润到城市的烟火气里。

记者 周海月 李东洁

编辑 拓智慧 校对 刘雅娇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榆林传媒中心 incentive-icons
榆林传媒中心
榆林传媒中心
13975文章数 40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