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方言,被网友评为“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之一”。
来,您听听这几句:
您介话说得戳肺管子了。(您这话说得戳痛处了。)
太贵了,能优点儿吗?(太贵了,能便宜点吗?)
您窗户根儿的花真耐人儿 !(您窗台上的花真漂亮啊!)……
怎么样?是不是很难猜?
天津方言很有趣。有的音调不同,比如,姐姐读“jié jiè”,天津读“tiàn jìn”;有 的 会 发 齿 音, 比 如, 上 车 读“sāng ce”,展览读“zān lan”。
![]()
这种诙谐幽默的发音,听起来就像相声一样,这也让相声文化积淀深厚的天津,赢得了“哏都”的称号。
现在,老牌相声茶馆,相声演员经常会用天津话说相声。那独特的口音,加上风趣的段子,简直是绝配。
那么,天津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呢?
说起来,这里边还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明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直沽(天津旧称)渡河南下。他称帝后,将此地命名为天津,意为“天子津渡之地”。
![]()
1404年12月23日,朱棣从老家安徽凤阳(今固镇、宿州和蒙城等地)调遣子弟兵到此,筑城建起“天津卫”。天津就此成了我国唯一有明确建城时间的城市。
《明史》记载,戍卒及家属数万人进驻天津,数量大大超过原住民。军人政治地位高,皖北方言也就成了当时的“官话”。随着语言融合,再加上 600 多年的演变,便有了现在的天津话。
如今,人们所指的天津话,主要是指天津市中心和平、河西、河东、南开、河北和红桥六区的方言。
这些地方的方言,和以固镇、宿州和蒙城为中心的皖北地区异曲同工。比如,天津话的“介”和“嘛”,都和这些地区发音与意思接近。
![]()
发现没?今天我们听到的天津方言,背后其实是文化融合与历史变迁的结果。看过第013期《少年行》的小读者们,这些人文地理知识,一点都难不倒他们。
《少年行》杂志,就是把这些和不同学科相关的知识点,通过人文地理的角度,组合成为一个个不同主题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通过《少年行》深入认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深入理解这个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
世界很大,我们或许无法带孩子亲临每一处风景,但我们可以提供足够多、足够有趣的“钥匙”,让孩子自己去解锁未来的更多可能。
帮助孩子打开看世界的一扇窗,赶紧给孩子订阅《少年行》看看吧。
少年行
《少年行》由《阳光少年报》出品,是国内少见的原创青少年人文地理素养杂志,读者是8岁+少年及其父母。每期杂志,孩子能收获8万多字的高品质人文地理知识积累,全年12期阅读积累可达百万字。
聚焦人文地理内容方向,覆盖全学科素养,专门为青少年创作,《少年行》用有价值的阅读带孩子和世界见面,帮助孩子建立对复杂世界的多维认知。
在脚步暂时不能抵达的时候,孩子可以通过《少年行》“纸上旅行”,深度了解和认识世界。陌生的街道、不同的乡音、深厚的文化、新奇的食物、从未见过的动植物……点燃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每读一篇文章,就相当于一次深度旅行,比屏幕里的世界更真实、更精彩。
世界很大,先用阅读抵达吧!
统筹 | 巫晓
文案策划 | 徐战方
文字校对| 崔岩
图片来源|《少年行》杂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