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不会想到,24岁时他给自己取的笔名,会和中国历史如此巧合

0
分享至

1915年夏天的长沙,那叫一个闷热,走在街上都像裹着层湿毛巾。

22岁的毛泽东没在《湖南通俗报》上登普通启事,反而发了则《征友启事》,落款处没写“毛泽东”,只写了“二十八画生”。

报社的人还以为是哪个酸秀才故意装文雅,直接把启事挪到了报纸角落。



换现在咱们取网名,不是图好记就是图带点个性,他倒好,用自己名字繁体“毛澤東”的笔画数当笔名算下来正好二十八画,再加上“生”字显学生气,又隐蔽又有点巧思。

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个看似随意的署名,后来会跟中国历史缠得这么紧。

“二十八画生”

登完征友启事没两年,1917年毛泽东又用“二十八画生”这个名字,在《新青年》上发了篇《体育之研究》。

文章里写“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意思是身体是装知识、放道德的底子,把个人体质和国家强弱直接挂钩,现在读着都觉得有劲儿。



陈独秀当时看了这篇文章特别认可,还专门写了编者按推荐。

要知道《新青年》在那会儿可是思想界的“顶流期刊”,能在上面发文章还被主编夸,24岁的毛泽东算是从校园里的“笔杆子”,正式走进了公共舆论场。

后来他在延安跟美国记者聊起这个笔名,说当时就是想隐藏身份,又懒得琢磨别的号,干脆数了笔画。

我一开始听这话还觉得挺随意,可回头看才发现,这个“笔画游戏”似的笔名,早早就把“28”这个数字,悄悄跟他的人生绑在了一起。

数字28: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开的时候,毛泽东作为长沙代表去参会,那年他正好28岁。



更巧的是,当时参会的13位代表,平均年龄也是28岁。

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石库门的昏黄灯光下讨论怎么救中国,现在想起来,那场景就像一群年轻人凑在一起干一件“大事”,而“28”这个数字,像是给这件事盖了个早期的“戳”。

本来以为这只是个偶然,可从1921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革命历程里,“28”总在关键节点冒出来。

1935年遵义会议特别重要,那是长征路上的生死转折,会议的地方编号正好是28号;1945年开中共七大,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的门楣高度是28米;到了1949年开国大典,礼炮直接响了28下,震得全中国都听见了。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些巧合有点“玄”,是不是后人特意找的关联?

但查了史料才发现,这些数字不是故意凑的礼炮28响是为了纪念党奋斗的28年,大礼堂门楣高度是按建筑规格来的,遵义会议会址编号更是早就有的。

如此看来,是这28年的奋斗,让“28”这个数字有了特殊意义,而不是反过来。

跨世纪的“暗号”

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八画生”这个笔名也没被忘了。

1950年代长沙一中的学生,毕业典礼上朗诵《体育之研究》,还特意用“二十八画生”署名;1970年代陕北的知青,在黄土坡上刻下“28”的符号,不用多说彼此就懂。

到了1990年代,深圳第一批网吧还有叫“画生俱乐部”的,开机画面就是毛体的“28”。



最让我意外的是2021年建党百年的时候,B站上好多视频的弹幕里,突然刷起了“二十八画生”。

本来以为这是长辈们才知道的历史符号,没想到年轻人也愿意用它当“暗号”,隔着屏幕跟百年前的那个青年打招呼。

搞不清为什么这个笔名能火这么久?其实细想也明白,它不只是个名字,更像个“连接点”连接着百年前青年的理想,也连接着现在人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不是说数字本身有多神奇,是背后那些奋斗、那些理想,让“二十八画生”成了能跨时代的符号。

后来我看资料,发现毛泽东晚年跟护士说过,自己这辈子大概分三段,读书、打仗、建设,每段差不多都是二十八年。

1976年他逝世后,过了28天,“四人帮”被粉碎,中国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回望1915年长沙街头那个贴征友启事的青年,他当时大概率只是想找几个能一起读书、一起聊“怎么救中国”的朋友,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取的笔名会跟中国历史缠得这么紧,更不会想到“28”这个数字会成跨越三个世纪的记忆符号。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伟大的开始往往藏在不起眼的小事里。

就像“二十八画生”这个笔名,从一则征友启事开始,跟着一群人的奋斗,慢慢成了解读中国现代史的一把“小钥匙”。

现在再提这个名字,想起的不只是一个笔名,更是一群年轻人用28年拼出来的未来,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芊芊子吟 incentive-icons
芊芊子吟
一眼万年,看遍古今中外。
5001文章数 18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