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关工委主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用心用力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以生动的宣传教育、深度的情景体验、高效的部门联动,持续为青少年撑起一片法治蓝天,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新路径。
聚焦宣传教育,播撒法治种子
“为什么少年法庭是半圆形的布局?”“国徽为什么挂在法庭最正中最高的位置?”……11月4日,伴随着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的场景,一场“零距离”的法治接触,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当天,天长市广陵街道关工委组织部分社区未成年人走进天长市人民法院,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参观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沿着法治长廊一路聆听讲解,从法庭布局中直观感受法律的威严,沉浸式体验让大家深刻理解了法律程序的严谨性,也学会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保护自己。
“法治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广陵街道关工委主任陈开友表示,此类沉浸式参观体验活动已成为全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常态化载体。近年来,天长市关工委积极协调,将相关单位的法治长廊、少年法庭、未检工作室等场所打造成为“校外法治教育基地”。其间,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讲解内容,创新宣讲模式。仅今年下半年,天长市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校外法治教育基地”就接待学生860人次,让法治教育真正“活”起来、“潮”起来、“实”起来。
聚焦庭审实践,体验法治精神
暑假是学校教育的空窗期,却是社会实践教育的关键期。今年暑期,该市关工委联合总工会“女工家园”推出“袋鼠法学堂”项目,组织广陵街道二凤社区、浔河社区以及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暑期托管班孩子们开展“模拟庭审”活动,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法治实践体验。
“现在开庭!”8月19日,随着一声稚嫩却坚定的宣告,法槌清脆落下。天长市城南小学的“少儿模拟法庭”内,身着“法袍”的“审判长”潘筱神情专注,一场由孩子们担纲主角的法治实践课,正式拉开帷幕。其间,10名孩子分别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历经法庭调查、辩论等环节,扮演被告人的小明(化名)在“最后陈述”中反思道:“我知道用暴力解决问题是错误的。”这种以童真视角一丝不苟地演绎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庄严流程,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真切触摸法律的温度与力量。
“法治宣传教育绝非简单的说教,关键在于‘润物细无声’。”天长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深度角色扮演,使孩子们知晓——当法官不仅要熟悉法律,还要特别细心和公正,肩上责任重大。
聚焦统筹协调,汇聚护“未”合力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单一部门所能及,需携手各方,一同画好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天长市关工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老同志威望优势和组织协调优势,积极穿针引线,有效整合妇联、公安、检察、法院、民政、教育等各方资源,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关工委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法治保护工作大格局。
“中国好人”、市公安局退休民警李宏祥担任多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几十年如一日,走进全市中小学校,用真实案例讲解防欺凌知识,为青少年学生扣紧扣实人生第一粒“法治纽扣”;市检察院联合16个镇(街道)建立“护未”观察员制度,在已聘任205名村(社区)妇联主席担任“护未”观察员的基础上,又将191名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纳入“护未”观察员队伍,为天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注入新动能;市妇联依托“皖家幸福驿站”,提升家庭法治教育水平,共同筑牢未成年人法治“防火墙”。
从普法宣传的“细雨润物”,到情景体验的“深度浸润”,再到部门联动的“合力守护”,天长市关工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的工作方法,织密了未成年人法治保护网络,为他们的青春成长之路铺就了坚实的法治基石,也照亮了他们奔向未来的阳光大道。(刘世军 李振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