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洪唱 王波月
初冬清晨,淮滨县张庄乡任店村的薄雾轻笼,淮滨县华源牧业养殖基地内已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全自动集蛋线平稳运转,光电检测精准筛选,一枚枚新鲜鸡蛋经过分级后自动落入蛋托。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将鲜蛋装箱、打包,脸上洋溢着安居乐业的踏实笑容。
63岁的张庄乡村民王树桂戴着手套,熟练地将装托的鲜蛋规整装箱,“以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老人都顾不上,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块,工作轻松又稳定,太知足了!”
![]()
这不仅是华源牧业一个企业的生产场景,更是淮滨县推动产业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淮滨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智能化、标准化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友好、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华源牧业养殖基地的标准化厂房,传统养殖的印象被彻底颠覆。层叠式养殖架排列整齐,温湿度传感器、自动喂料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等物联网设备一应俱全,实现全天候监测与精准调控。从喂水、喂料,到清粪、集蛋,全流程自动化运作,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更确保了每一枚鸡蛋、每一批畜禽产品的安全与品质。
![]()
目前,基地内40万羽蛋鸡日均产出38万枚鲜蛋,这些带着“淮滨温度”的鸡蛋,正持续发往全国十余个城市,成为市民“菜篮子”里的放心之选。
“我们的鸡蛋主要销往信阳周边县区,像远一点的有上海、广东,现在正在装车的这两车是销往南京的,因为我们的鸡蛋品质要求特别高,并且达到了无抗标准,所以说每天货供不应求。”华源牧业负责人任浩介绍道。
产业发展,生态为基。淮滨县积极引导企业构建“养殖—粪污利用—种植”闭环式绿色循环体系。在华源牧业,配套的污粪处理设施每日可处理10余吨粪污,产出的干粪直接还田,成为周边农田的优质有机肥。同时,全县强化疫病防控和环保措施,通过消毒设施、负压通风系统等,有效控制污染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
“我们始终坚守有机精品蛋的定位,在设备设施上全部采用国际化标准,鸡舍全部采用有机钢材和聚氨酯保温板打造,确保恒温恒湿,从喂料、饮水到清粪、集蛋全部采用全自动化设备,既降低了人工成本, 也确保了每一枚鸡蛋的安全卫生,让每一枚鸡蛋都经得起市场检验。”华源牧业负责人任浩说。
![]()
产业兴,则县域兴。淮滨县不仅聚焦单一养殖环节,更注重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蛋鸡、肉牛、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畜牧产业集群。随着华源牧业二期等项目的加快推进,全县蛋鸡存栏量将突破80万羽,日产鲜蛋可达76万枚,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如今在淮滨,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扎根沃土,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就业不离乡、致富不出村”。从一个人的踏实笑容,到一个企业的绿色实践,再到一个县域的产业布局,淮滨正以畜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笔,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崭新画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