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渐低,家中暖气热不热成了居民心头大事。今年,城关区创新推出“4+2”访民问暖新模式,在市级“四访四问”“四查四看”基础上,将老旧小区改造与物业服务纳入其中,打出“保供暖、提服务”的组合拳。那么,该模式在城关区落实得如何?居民家中是否真正温暖?记者走进皋兰路街道詹家拐子社区一探究竟。
暖心卡与全覆盖走访:畅通诉求保温度
11日上午,记者随皋兰路街道詹家拐子社区网格员走进颜家沟小区。在上楼过程中看到,家家户户门上贴着的“供热暖心卡”格外醒目,上面清晰标注着供热站、社区和街道办事处的24小时联系方式,为居民供暖问题反馈搭建了便捷桥梁。
走进住户赵玲家,暖意扑面而来。她指着卧室暖气片说:“之前这屋暖气总不热,跟社区反映后,很快修好了,现在家里可暖和了。”社区专干张晓红介绍,今冬供热启动,社区全员下沉,划分6个网格,18名网格员逐户排查,实现100%覆盖,重点查看暖气片热度、管道异响,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拖延”。
![]()
城关区各街道社区积极行动,开展全域走访。截至目前,25个街道累计走访群众42万余户次,发放“暖心卡”42万余张,实现全覆盖。11月1日起第二轮走访启动,已走访供热户数268746户次、供热站777站次,发放“暖心卡”305张,供热企业全覆盖。
旧改纾困与爆管速修:双管齐下护暖途
在詹家拐子社区电信家属院,刘景泉先生感慨颇多。此前,小区供暖状况不佳,温度迟迟上不去,居民们为此烦恼不已。好在社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这一举措成效显著,改造后全院供暖情况大幅改善,温度高时能达到二十六七摄氏度,冬天都得开窗散热。不过,由于施工时未充分考虑到三户“角落”住户的特殊情况,导致其家中暖气水循环不畅。社区得知后,立即行动、积极协调,如今这三户住户家中的温度已恢复至二十三四摄氏度,居民们对此十分满意。
![]()
今冬供热筹备期,皋兰路街道辖区出现20处老旧管网爆管。应急抢修专班与热力公司、物业单位24小时轮班作业,高效完成修复,确保18家供热站如期平稳启动,这也体现了城关区“走访—排查—整改—化解—处突”全链条闭环机制的高效运转。
记者了解到,为夯实供热基础,城关区自今年9月起提前启动“访民问暖”前期筹备,以“三提三抓”为抓手,推动供热保障措施落地。通过“提级统筹抓谋划”,形成“4+2”工作模式,细化8项重点任务,构建四级责任体系;通过“提效排查抓隐患”,开展全域走访,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严防问题反弹;通过“提质保障抓队伍”,整合300余名热力技术人员,组建10支专业应急队伍,推动3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增强服务力量。
![]()
此外,城关区引导居民自治,指导1693个小区成立物管会或业委会,印发《楼院管理公约》,推动供热管理从“政府主导”向“居民自治”延伸。
从老旧小区的供暖管网升级,到物业服务的贴心响应;从走家串户的细致排查,到精准对接的需求满足,城关区用“4+2”访民问暖模式,把温暖种进了每个居民的心里。寒冬虽冷,但民心向暖,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保障,让这个冬天更有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