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不等于安全,尤其是糖尿病这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慢性病。64岁这个年纪,很多人以为糖尿病稳定控制就万事大吉了,结果偏偏在药物使用上出了问题。
![]()
达格列净是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控糖药,原本是为了减轻胰岛负担、保护心肾功能,结果因为用错方式、错估风险、错过监测,反而成了压倒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糖尿病人服用达格列净后如果突然出现乏力、口干、意识模糊等症状,千万不要拖时间。这些看似普通的不适,可能是酮症酸中毒在给身体拉响警报。
特别是老年男性,本身代谢能力就下降,一旦体内糖分利用受阻,脂肪代谢会被调动起来,产出大量酮体,血液变酸,器官一个接一个出问题。
![]()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血糖飙高才危险,实际在临床上,我们反而见过不少病人血糖不高但酮体爆表,这叫做隐匿性酮症酸中毒。而达格列净就有可能诱发这种情况。它的机制是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把糖直接从尿里排出去。
但如果病人饮水不足、进食减少、感染发烧,就可能在血糖正常的假象下,陷入危险的代谢状态。说到底,这类药物并不是谁都适合。64岁这个年龄段,常常还合并有慢性肾病、心衰、高血压,这几个病凑在一起,身体代谢系统早就不是年轻人能比的。
血容量一旦下降,肾脏灌注减少,不仅药效不稳,还可能加重肾功能恶化。达格列净虽然有保护肾脏的作用,但前提是用得对、监测到位,而不是一吃了之。
![]()
很多人挂着一个错误的观念,新药就一定更安全,副作用小就可以长期吃。可现实并不是这么理想。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23年的数据显示,SGLT2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严重酮症酸中毒占比接近14%,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老年患者中。最典型的诱因就是脱水、低碳水饮食和感染,这三项恰恰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日常避不开的。
再说得直白一点,64岁的身体已经不再有快速适应能力。达格列净在排糖的同时也会带走水分和钠离子,尿多、口渴、头晕这些小问题,其实是在告诉你——身体在脱水。
![]()
如果这时候病人还因为口感清淡减去了米饭、面条,摄入的碳水越来越少,身体就自动转向脂肪代谢,酮体生成骤然飙升,等到出现意识模糊,很多时候已经进了急诊。
有个研究值得一提。2022年《中华糖尿病杂志》刊登了一项对比分析,国内19家三甲医院近五年接诊的106例达格列净相关酮症酸中毒病例中,有72%的患者在发病前一个月内出现过进食减少、感染或脱水状况,而其中将近一半并未及时停药或复诊。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严重问题:患者对药物风险缺乏认知,而医生对高危人群的用药筛查也不够细致。不能只看药物说明书上写着“有肾脏保护作用”就放松警惕。
![]()
临床上,我们见过太多病人自作聪明减肥控糖,结果吃着吃着突发意识障碍,送到医院一查,血酮指数超标10倍以上,而血糖不到10毫摩尔每升,吓得家属以为仪器坏了。其实这就是典型的酮症酸中毒无高血糖型,一旦延误,死亡率极高。
还有一类人群也很容易中招,那就是本身胰岛功能差、胰岛素已经用得不规律的人。达格列净本身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只是从尿里排糖,血糖看似下降了,其实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还是不够。
脂肪代谢被放开,酮体上来了,身体却没有足够胰岛素来抑制它,这时候就像一个没有刹车的车子,往下坡路一路冲。
![]()
更糟的是,有些人还会擅自停胰岛素,以为口服药效果好就不打针了,这种做法简直是火上浇油。
2023年《实用临床医学》一项回顾性研究提到,在达格列净诱发的酮症酸中毒病例中,有36%的患者存在胰岛素剂量调整不当或擅自停用的情况,这些人发病速度快、恢复时间长、住院费用也高出平均水平一倍以上。
有时候我真想提醒一句,吃药这事,不能只看短期数据,尤其像达格列净这种药,起效快、体重也降得明显,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药神”错觉。但它的副作用不是立刻能看出来的,是像漏水一样慢慢积累,到最后才突然崩盘。
![]()
而且一旦出问题,抢救起来不是简单输液那么轻松的,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都可能轮番上阵。所以说,真正安全的用药,不是看你吃了多久没事,而是看你有没有定期复查、有没有及时识别异常、有没有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达格列净不是不能吃,但一定要知道哪类人群风险大,比如老年人、低碳饮食者、感染期间、胰岛素用药不规律者、肝肾功能差者,这些人用它,必须慎之又慎。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家里有老人正在使用这类药物,有几个细节一定要记得。
每天排尿明显增加时,要注意补水。如果出现恶心、乏力、呼吸变深等表现,不要自己扛。定期检测血酮,特别在发烧、呕吐、突然不想吃饭这些时候,哪怕血糖不高,也要查血酮。医生不是万能的,但疾病的信号从来不会无缘无故。
![]()
也别轻信药品宣传说什么“心肾保护、减重控糖三合一”,真正的一体三效一定是个性化方案。而不是千人一方。就像穿鞋一样,别人的鞋再贵,穿在你脚上磨脚,那也是错的。判断一款药是否适合你,永远不是看广告语,而是看你身体的反馈、化验的指标、医生的评估。
如果非要说这位64岁男子吃达格列净犯了什么错,不是吃了药,而是没搞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停药、该复查、该补液、该调整饮食。错的不是药,是对药物的理解太随意。糖尿病这病,不是靠一款药撑全局,而是靠人对身体的细心经营。
![]()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年第24卷第6期:SGLT2抑制剂相关酮症酸中毒病例分析 2. 《实用临床医学》2023年第44卷第3期:达格列净相关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 3.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中国SGLT2抑制剂类药物安全性数据整理分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