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防震减灾应急知识讲座。单位供图
警报声响起,孩子们迅速蹲下、护住头部……11月13日,由湖南省地震局指导、湖南省地震学会打造的“震地奇兵・百万护航 —— 科技赋能防灾减灾科普行动”走进邵东市城区第二完全小学。这标志着湖南“震地奇兵·百万护航”科普行动提前完成年度百场目标,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转化为守护千家万户安全的坚实底气。
回应民生关切:第100场选址背后的“民心温度”
10月,邵东市牛马司镇接连发生3.7级、3.4级地震,虽然没造成人员伤亡,但明显的震感让当地居民心有余悸。“把关键的第100场活动放在这里,就是要回应大家的担忧,让科普真正走进需要的人身边。”湖南省地震局正高级科普师、省地震学会秘书长唐红亮的话,道出了此举的初衷。
活动现场避免了枯燥的理论灌输。专家拿着地震监测仪器,将邵东近期的震例当成活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你问我答的方式讲清地震的分类;还分享科学家精神,鼓励孩子们“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上个月地震时我吓得直哭,现在已经知道该怎么躲、怎么跑,心里踏实多了!” 一名五年级学生说出了心里话。结合10月29日的邵东市军地联动演练,邵东已经织起“监测预警 + 应急处置 + 科普教育”的全链条防护网,让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科技赋能,让科普“活”起来:全省处处有“奇兵”
从张家界启程,遍及长沙、株洲、邵阳等全省14个市州,“震地奇兵”这一年的科普之路亮点纷呈。区别于传统科普的照本宣科,这场行动靠科技和创意,让防灾知识变得好玩又好记。
在长沙青园梓枫小学,“震地奇兵”IP姐弟一亮相就圈粉无数,动画短片与“街舞 + 防灾”情景剧《一分钟、一辈子》相结合,把抽象的避险技巧演得生动鲜活;孩子们还能体验VR地震逃生、操作监测仪器采集信号,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自救技能。而在衡阳常宁、株洲乡村等偏远地区,科普团队则带着图书和流动讲堂走进田间地头,把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此外,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联合主办的第17届湖南省青少年太空机器人“震地奇兵太空救援赛”,让孩子们操控无人机模拟地震灾后救援,在竞技中掌握应急本领。截至目前,活动已经覆盖超50万人次,发放30多万份科普资料,线上更是吸引了超2000万人次,真正实现了科普效益最大化。
深化成果转化:未来“扩圈”发力,筑牢安全屏障
这场跨越全省的科普行动,不仅让防灾知识入脑入心,更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的防灾科普新格局。如今,湖南已经建成38所国家级、342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5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会校联盟”“线上课堂 + 线下演练” 等模式,让安全理念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会。
下一步,“震地奇兵”还将继续升级,系统总结可复制的经验,把科普模式延伸到企业、园区、景区等重点领域;并进一步深化科技赋能,引入更多互动体验设备和智能技术走进科普现场,让科普更加身临其境。未来,这场守护行动会走得更远,让防灾减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甘超仁)
![]()
活动现场。单位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