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乡村振兴发布会|①三门峡第一产业增加值高于全国 全省第一

0
分享至

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宝/文图

11月14日,三门峡市举行“回眸‘十四五’阔步新征程”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科学技术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和产业链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以城市建设理念推进乡村建设、以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创新和改革的方法求得农业农村工作新突破”的思路,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农业发展之路,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实现从“稳步推进”到“提质增效”的关键跨越。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3%,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4和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稳粮保供根基持续巩固。“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7.5万亩,其中已建成27万亩,在建10.5万亩,较“十三五”末,建成面积增加了35.7%,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已建成)面积达到103.28万亩,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89.4%。坚守245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底线,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成功突破15亿斤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农业强市建设压舱石更坚实。

特色优势产业势头强劲。在稳粮保供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果、菌、药等特色产业,实施“11335”行动,稳规模、建基地、育品牌、促融合,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全市特色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7.4%,较“十三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目前,全市苹果种植面积、产量稳居全省第1;食用菌栽培规模全省第4,其中香菇栽培规模全省第2;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均稳居全省前列;烟叶总量、收购质量多年保持全省第1。卢氏-灵宝入选国家级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卢氏县入选国家级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灵宝苹果认定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卢氏食用菌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渑池中药材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国家级产业强镇创建项目5个,其中3个已被认定。全市特色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今年,制定了《三门峡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力推进特色农业“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农业农村资源开发,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有效衔接注入新的动力。

农业农村改革深入高效。顺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4675家、4275家,分别较“十三五”末增加了6.74%、6.86%。截至目前,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1.95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8.15%。着力构建百家省重点、千家市重点服务组织带动发展万家县级服务组织的“百千万”市场化服务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15家,农业组织化、经营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有效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达到127.1亿元,比“十三五”末增加了45.4%。

和美乡村建设取得实效。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单点整治迈向全域提升,探索出片区化、集群化的发展新路,乡村颜值与气质实现双提升。建设沿黄乡村振兴先导区,在206公里沿黄廊道上串联起9个万亩绿色基地、12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和56个农文旅节点,形成8条乡村旅游线路,形成“一带三区四组团”的发展新态势,辐射带动26个乡镇、300多村庄、近24万群众增收致富。全市因地制宜规划仰韶文化片区、陕塬地坑院民俗文化片区等12个和美乡村片区。其中,灵宝市“四合”先导区被评定为全省十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制型先导区之一,成为乡村建设的标杆,共谋划实施151个先导区项目、总投资32.68亿元,已完成投资10.33亿元。

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完备。聚焦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市所有村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其中100万以上的村达到45个;50万以上的村109个;30万以上的村195个,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增强。持续加强“一约四会”建设,全覆盖设立红白理事会,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有效遏制,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卢氏县“凉亭夜话”群众议事基层治理模式走向全国,成为基层民主协商的典范,充分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文化发展,2025年河南省“赛会节”主会场活动在灵宝市焦村镇成功举办,实现“体育赛事搭台、农业经济唱戏、文化传播赋能”的效果。“赛会节”期间,相关内容全网总阅读量突破12.6亿次,得到了60多家中央及省市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灵宝川塬古枣林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南省唯一)。

农民群众生活富足安宁。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市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达到87.54%。连续两年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相继引进和实施了一批带动能力强和支撑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各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6.97亿元;中央、省财政共下达农业项目资金30.6亿元。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0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77元,当年增速位居全省第3,较2020年16740元增长了33%。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市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1.96:1缩小到2024年的1.73:1,远低于全省1.97:1的城乡收入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象新闻 incentive-icons
大象新闻
河南广电官方网易号!
131771文章数 2723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