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2025年6月30日,泰国二季度失业率数据出炉:1.89%,这是两年来的最高值。
没等市场缓过劲,9月30日三季度数据再传坏消息,失业率攀升至2.25%,创下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峰值。
企业界立刻炸了锅,纷纷把矛头对准"三大法案",认为这些新规让用工和合规成本暴涨,把企业逼到了绝境。
但真要细究起来,这2.25%的失业率绝非单一因素造成。外部冲击、经济结构失衡、政策推进节奏失当,三重压力拧成了一股绳。
想要走出困局,光撤政策或盲目刺激都没用。稳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三者必须找到平衡点。
一、表面看是政策"背锅",实则周期冲击先来一步
企业把失业问题归罪于"三大法案",并非完全没有依据,但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政策,显然忽略了前期的周期冲击。
2025年全球经济的大环境本就不乐观,外需放缓成了常态,全球通胀回落又导致实际购买力下降。
对泰国来说,最致命的是旅游业恢复不及预期。要知道,旅游业可是泰国经济的支柱,对GDP的贡献相当显著。
![]()
2025年8月数据显示,泰国国际游客人数仅2020万人次,同比下降6.9%,隔壁马来西亚甚至超过它成了东盟游客最多的国家。
边境局势紧张加上泰铢走强,让泰国的旅游吸引力打了折扣。普吉岛、芭堤雅这些热门目的地虽然还能吸引游客,但规模远没恢复到巅峰。
旅游业不景气,直接影响了上下游一大串行业。酒店、餐厅、导游、运输等岗位首当其冲,不少中小企业撑不下去只能裁员。
就在旅游业还没缓过来时,"三大法案"落地,进一步抬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和合规成本。本就承压的企业雪上加霜,裁员潮自然就来了。
泰国发展研究院(TDRI)就指出,当前失业人数已经达到350-400万人,未来两三年都未必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二、结构硬伤藏不住:劳动力供需早已错位
如果说周期冲击是短期诱因,那经济结构的结构性失衡就是长期病根,这一点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泰国经济对外依赖度高达70%,这种结构本身就很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一旦外需下滑,出口相关产业就会受挫,进而影响就业。
![]()
更关键的是劳动力供需的错位问题。一方面,大量基层岗位招不到人,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泰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对熟练技工的需求一直在增加,但很多失业人员缺乏相应技能,根本无法胜任这些岗位。
泰国发展研究院的永育主任就提到,疫情后虽然有部分人重返岗位,但很多人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而且开工率不足,每天工作时长只有0-4小时。
外籍劳工政策的波动又加剧了这种错位。早年前泰国曾因新移民法导致上万外籍劳工离境,引发用工荒,涉及农牧业、建筑业等多个领域。
2025年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外籍劳工离境,但合规化的要求提高,让企业招聘外籍劳工的流程更复杂,不少企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这种供需错位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靠短期政策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体系来支撑。
三、政策节奏失当:好心为何没办好事?
![]()
平心而论,泰国推出"三大法案"的初衷并非要打压企业,而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劳工权益,但政策推进的节奏确实出了问题。
企业界抱怨最多的就是政策出台太仓促,没有给企业足够的适应时间。很多中小企业本来就受周期冲击影响较大,资金链紧张,政策带来的额外成本让它们难以承受。
这种政策节奏失当的情况并非首次出现。早年前泰国军政府推出新版外籍劳工法时,也是仓促上路,直接导致3万多名缅甸劳工和3000名柬埔寨劳工离境,引发缺工恐慌。
后来虽然推出了120天的"不罚缓冲期",但中小企业依然怨声载道,因为外劳签证办理流程漫长,往往需要数个月,这段时间的劳力断层对企业影响很大。
2025年"三大法案"的推进也存在类似问题。政策的目标是好的,但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也没有配套相应的过渡措施,导致政策效果适得其反。
泰国总理佩通坦后来也意识到了政策稳定性的重要性,在新的经济振兴计划中强调,政府要成为"业务增长和营商便利型政府"。
这也说明,政策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目标,更取决于推进的节奏和配套措施是否到位。
四、破局之道:稳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一个都不能少
面对2.25%的失业率峰值,泰国要走出困局,必须拿出一套组合拳,单纯靠某一项政策根本行不通。
短期来看,稳增长是关键,而旅游业的复苏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政府可以针对性地出台旅游刺激政策,比如简化签证流程、推出旅游补贴等,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同时,要给企业减负纾困。可以借鉴之前的"不罚缓冲期"经验,对"三大法案"涉及的合规要求设置合理的过渡期,给企业足够的时间调整。
泰国政府在2025年推出的经济振兴计划中,就有不少针对性措施。比如为酒店运营商提供贷款翻新建筑,增强流动性;通过长期租赁政府土地促进低收入人群住房建设,带动建筑业就业。
中期来看,要着力解决劳动力供需错位问题,推动经济转型。泰国发展研究院建议,政府可以提供佣金补贴,帮助新毕业生掌握新技能,这一建议很有针对性。
可以建立常态化的技能培训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课程,让失业人员能够掌握熟练技工岗位所需的技能,填补劳动力缺口。
对外籍劳工政策也要进行优化,在保障劳工权益的前提下,简化招聘流程,让企业能够及时招聘到所需的外籍劳工,缓解用工荒。
长期来看,要推动经济结构多元化,降低对外依赖度。泰国经济不能只靠旅游业和出口,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等。
政府还可以引导劳动力向农村转移,为返乡创业创造有利条件,既能解决城市失业问题,又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2.25%的失业率峰值确实给泰国敲响了警钟,但也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契机。只要能把握好稳增长、促转型、保民生的平衡,泰国经济就能逐步走出困局。
毕竟,泰国经济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只要政策得当、节奏合理,劳动力市场的复苏只是时间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