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微信又亮了,老板发来一句“睡了吗?
![]()
”——屏幕这头的你心跳加速,不是心动,是心梗。
![]()
三天后,他顺手给你点了一杯奶茶,备注“少冰,别累着”。
你盯着那行小字,脑子里嗡的一声:这算不算越界?
别急着摇头,2023年心理学团队刚扒完七千份问卷,远程办公以后,深夜私聊里68%聊着聊着就从KPI滑到“你一个人住怕不怕”。
数字隔着屏,亲密来得比电梯广告还快。
更离谱的是转账。
奶茶代付、52块节日红包、0.01备注“爱你”,这些鸡毛零碎的钱,在离婚诉讼里居然占了12%,三年翻一倍。
律师说,很多当事人根本记不住总数,却记得对方第一次发“收款码”时的那个笑。
办公室也没好到哪去。
今年新版员工手册把“持续对视三秒以上”写进性骚扰,HR老大在群里发公告,下面一排年轻人回“啊?
那开会怎么眼神交流?
”——代际差23%,老派人眼里的警戒,90后眼里叫礼貌。
我试着按网上教的“3-3-3法则”自救:
私聊话题不过三,线下单独见面不过三,晚上九点以后当手机没电。
![]()
结果一周不到,领导把我叫去:“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消息已读不回。
”——原来边界在对方眼里叫冷淡。
中科院出的自测量表我偷偷测过,16项里我中了11条,系统提示“越界风险高”。
我把结果甩给闺蜜,她回我一个翻白眼:“别焦虑,我13条,照样结婚。
”——瞬间明白,仪器算得清互动频率,算不清人心缺口。
说到底,屏幕和红包只是放大镜。
真正让人越界的,是孤独给的那点甜头。
想守边界,先承认自己想被看见;
想被看见,就得敢在甜头面前摁“退出”。
边界不是墙,是门——
敢关上,才配打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