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又有大动作了!
近日,四川省发布了《深化强县扩权赋能改革 加快培育打造市域副中心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拟选取29个县(市)作为首批改革对象,支持有条件的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
![]()
早在2023年,四川就提出要打造市域副中心,2024年,四川又明确了将支持20个左右有条件的县(市)打造市域副中心,到了2025年,29个县(市)名单就出炉了(拟确定),可以看到,四川每一个市(州)都分到了名额。
01
从省域副中心到市域副中心,可见四川的决心。
2022年的时候,四川首次提出的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这一系列操作就是要改变四川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通过培育多个增长极,然后带动全省共同发展。
![]()
如果说省域副中心的建设是破解四川一城独大的最优解,那么市域副中心的建设将使城市“摊大饼”模式走向“多中心组团”模式,也就是说一座城市的发展将由多个“发动机”来带动。
无论是省域副中心,还是市域副中心,都是破解单中心集聚困境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步妙棋。
02
市域副中心,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打造和探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当下,很多城市都面临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度聚集的问题,不仅大城市病不断滋生,还导致了城市外围区域发展乏力和脱节等现象。
北京早在2012年就提出把通州区建设为北京的副中心,这一步棋既能治理大城市病,又能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的发展,从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重庆在大力支持万州、永川打造城市副中心 ;山东济南市在黄河以北建设城市副中心;湖北荆州把市域副中心的重任放在了监利市;包括山东临沂也在推动沂水县、平邑县和临港新城发展为市域副中心。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城市已悄然开始重视市域副中心的建设和培育了。
03
四川这些县(市)将迎来哪些机遇?
首先,以上29个县(市)将有更大的自主权,直白点说,四川就是要向县域经济主体下放更多经济管理、行政审批和土地规划等关键权限。
比如招商引资,向上审批的流程就会相对减少;比如会优先保障城镇开发边界增量空间;比如资金支持的申报方式将更加直接便捷;比如打造县域主导产业和产业园建设上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等等。
具体政策和细节就不过多赘述了,反正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将成指数增长。
当一揽子政策和大礼包“砸”向这些县(市)时,必然会推动当地产业和经济快速发展,到时候,人才会加速回流,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也将成为常态。
同时,产业和人口加速聚集后,又会倒逼城市综合配套、公共服务等提质升级。
04
扩权赋能改革怎么改?四川也有经验可借鉴。
早在2023年,四川就启动了首批集成授权改革试点,选取了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德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九个区域开展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首年,这9个试点区域GDP平均增速达12.7%,经济加速度肉眼可见。
虽然县(市)和功能区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扩权赋能的方式其实是大同小异的,说白了就是如何增强增大该区域的发展权能和管理权限,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05
县域经济,东西部还有一定的差距。
今年7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占3席。
![]()
其中四川共有7个县(市)上榜,分别为:简阳市、西昌市、宣汉县、江油市、射洪市、彭州市、金堂县。
虽然四川占据了西部地区的半壁江山,但是排名比较靠后,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任重而道远。
所以无论是强县扩权赋能改革还是培育打造市域副中心,都是要把县域经济搞起来,因为县域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关键纽带,更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开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