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九届“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数智时代上海红色文化基因的价值挖掘与实践路径”学术研讨会近日举办。
“党史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是潮流,上海特别是上海的展馆要走在前列。”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党史的数智化具体表现为党史资料的数字化、党史展示的数字化、党史教学的数字化、党史咨询的智能化。一方面,将海量党史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广泛运用数字化展示方式,着力提升党史数智体验的“具身性”与“互动性”;另一方面,运用智能手段辅助史实鉴别,利用数字化工具助力编辑党史大事记。特别是,要关注党史资料数字化过程中的保密性、规范性与准确性。对研究者而言,应具备更宏阔的视野、更精细的微观视角、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增强党史研究的创新性与创造性。“要坚守价值本真,处理好历史真实与技术虚拟的平衡、技术工具与人的主体性关系以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认为,党史研究从“数字”应用迈向“数智”融合,要善用人工智能等工具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准确把握好人机关系,防止人工智能替代人类深度思考与研究。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徐建刚认为,上海红色文化研究要更好地适应数智时代,就要强化上海党史研究,以再现原貌、纠正误读、填补空白、回应社会关切为突破口,推动上海党史研究创新。同时,推进红色资源全域化、全形态的数字整合,对各种红色文物、遗址、史籍等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建成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红色文化基因库,建设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并立足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数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上海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形成布局合理的红色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以数字发展催生上海红色文化创意产业。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曹天风说,在大思政建设向数字化、场景化转型的背景下,红色多媒体视听作为承载红色文化、传递思政内涵的核心载体,依托多元数字传播渠道实现价值落地,成为激活红色基因、强化思政教育实效的重要路径。当前,上海的红色多媒体视听已走在前列,形成了“线上+线下”“传统+创新”“官方 +大众”的立体化传播矩阵。“红色多媒体视听以其多元形态承载红色文化内核,数字传播以其创新路径拓宽思政教育边界,二者的深度融合为大思政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认为,上海在红色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播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致力于放大红色文化资源的综合运用效益,彰显数字技术在育人过程中的独特优势。面对数智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努力将数智技术的强大算力转化为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开放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联合承办。
原标题:《“处理好历史真实与技术虚拟的平衡”,这场研讨会关注数智时代上海红色文化》
栏目主编:王嘉旖 文字编辑:占悦
来源:作者:文汇报 单颖文 通讯员 茹亚辉 冯晶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