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德国在涉台问题重蹈覆辙,为沈伯洋打开大门,德财长访华或生变数

0
分享至



德国再次触碰中国红线,11月12日,“台独”分子沈伯洋现身德国,据说是要参加德国举办的一场听证会。

而沈伯洋本人则在德国大放厥词,德国频繁在涉台问题上踩线是故意为之还是另有原因?德国财长访华的计划可能要再生变数了!



沈伯洋现身德国

德国政坛又一次拎不清

这次事件的起点,是德国议会自己递出的“烫手山芋”,他们请沈伯洋出席一个听证会,主题叫“独裁国家假信息对民主与人权的威胁”,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个中立场合。

沈伯洋是谁?台独分子、黑熊学院创办人、长期接受外部资助,中国公安机关早已对其立案侦查,德国议会给他开门,并不只是一次“议会交流”,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台独”张目。

更讽刺的是,沈伯洋不仅受邀入场,还在国会门口录“挑衅”中国,说自己“不是说一出国就会被抓吗?我现在在德国国会门口”。



他这番话,不仅是对中国司法制度的轻蔑,更是对德国议会“庇护”的一种炫耀,这不是外交操作这是在外交关系的玻璃上敲锤。

更让人困惑的是,德国政界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个举动的分量,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牵动的是国家统一,是底线中的底线。

当年中国坚定支持德国统一,如今德国政界却在台湾问题上不断试探中方底线,这不是“价值观外交”,这是政治记忆失调。



而这也不是德国第一次在这个议题上“翻车”,就在上个月,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因为在访华前妄议台海问题,被中国冷处理,最终访华行程取消。

这还没缓过气来,议会又跳出来招惹是非,德国政界有个奇怪的节奏:只要经济界喊话要“修复关系”,政治这边就立马“出幺蛾子”。

其实德国对华政策现在最大的特点,不是强硬也不是软弱,而是混乱,经济一边着急得团团转,政界一边却频频踩线,这次邀沈伯洋事件,也再次暴露出德国内部路线的撕裂。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

德国政府目前是一个三党联合体,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各唱各调,财长克林拜尔来自偏务实的社民党,一直主张稳住中德经济关系。

他的访华目标很明确:谈稀土、谈供应链、为年底总理访华铺路,而外长瓦德富尔则属于绿党,标榜“价值观外交”,对中国问题一再发声,几乎成了中德关系的“搅局者”。

这一次事件背后的推动力,也是绿党系的议员,他们看似在为“人权”“民主”发声,实则是在用“道德高地”绑架外交政策,把对华关系当成个人政治资本的跳板。

只不过,这样的操作,代价不是他们个人来承担,而是整个德国的经济利益。



经济界的焦虑已经写在脸上,德国《商报》报道,2025年前8个月,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大众汽车近一半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德国93.5%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巴斯夫CEO最近还公开呼吁默茨总理“尽快访华”,如果说中国是德国制造业的氧气瓶,那么现在德国政界正在往这个瓶子里灌二氧化碳。

而且不只是稀土,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德国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深,再这样“政治打架、经济擦屁股”,德国迟早会在产业链上“自掘坟墓”。



台湾不是筹码,德国正在误判中国的战略耐性

德国政界的算盘,其实并不难猜,他们一方面想借“价值观”外交展现道义姿态,讨好国内选民和欧美盟友,另一方面又不愿真正放弃中国市场,这是一种典型的“两头讨好”策略,但问题是,这种策略根本行不通。

台湾问题不是可以“试探”的灰色地带,而是中国的红线,中方已经多次明确表态:台湾问题不容干涉,任何为“台独”分裂势力提供平台的行为,都是对中国主权的挑战,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政策底线。



沈伯洋这个人,在中国已经被立案追责,是“台独”顽固分子清单上的人物,他创办的“黑熊学院”不是搞教育的,而是训练暴力分子的。

他的“台湾民主实验室”,也早已被揭露接受大量美方资助,散布所谓“中国影响力”数据,制造“舆论战”,德国议会为这样一个人敞开大门,不是“言论自由”,而是政治庇护。

更讽刺的是,沈伯洋的父亲沈土城在大陆还做着上亿人民币的生意,一边是儿子“叫嚣分裂”,一边是父亲“赚得盆满”,这放在哪个国家都说不过去。



德国政界如果真要站队,就该看清楚这背后的利益结构,而不是被表面包装的“民主叙事”牵着鼻子走。

中方的反应已经很克制,中国驻德使馆已经发出警告,明确表示“玩火者必自焚”,外交部也通过与德国外长的沟通,重申35年前中国支持德国统一的历史,希望德方“换位思考”,但如果挑衅继续升级,下一步就是经济反制、外交降级,甚至法律手段。

德国必须意识到,台湾问题不是谈判筹码,而是主权问题,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搞小动作,不仅不会赢得道义,反而会失去合作空间。



原本德国财长克林拜尔的访华计划是一次“补台”行动,外长访华取消之后,财长登场,试图重新修复中德关系,为年底总理默茨访华打前站。

但现在,德国议会这场“沈伯洋秀”一出,克林拜尔的行程估计也悬了。

中国不缺朋友,也不缺谈判对象,真正缺的是尊重底线的合作伙伴,如果政界一边喊合作、一边递刀子,中方完全有理由暂缓接待,甚至重新评估中德经贸合作框架。

而对于德国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外交“挫伤”,更可能成为经济转向的节点,德国近几年一直面临“脱钩焦虑”,既不愿意被美方战略绑定,又不敢放弃中国市场。



但如果对华政策继续在“嘴硬”与“心软”之间摇摆,最终可能既得罪中国,也取悦不了美国,还把自己经济搞瘫。

这其实已经不是中德之间的简单分歧,而是整个西方国家在对华议题上的战略迷失。

当全球格局正在重构,德国如果继续用冷战思维处理一个热经济体,注定会在未来的国际博弈中被边缘化。



结语

德国这次给沈伯洋打开的,不只是议会之门,更是中德关系的“警告窗”,政治上玩火,经济上想合作,这种“双重人格”外交策略,只会让信任彻底流失。

台湾不是德国的地缘棋子,更不是可以随意摆弄的“议会道具”,德国政界如果还想在中德关系中保留一席之地,就该明白一个道理:在合作这件事上,态度比口号重要,立场比姿态关键。



历史已经给过答案,现实也不会撒谎,德国可以选择继续在旧地图上兜圈子,也可以真诚面对新时代的合作框架,但前提是,它得先学会尊重这个时代里真正的“红线”。

信息来源:联合早报——为摆脱贸易困境 德国重新审视对华政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宗历史 incentive-icons
南宗历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3540文章数 4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