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过完65岁的生日,老王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胃口,如今成了家里人担忧的理由。
最近几个月,他总觉得肚子鼓胀、裤带越系越紧,一顿饭没吃多少就觉得“顶上天”。儿子劝他减肥,他还笑话说,老了也能“长膘”,乐呵呢。
可每当晚上挪步上床时,老王才察觉到那种莫名的腹部沉重和困倦,再加上最近走路总是气短、腿肿得穿不了鞋,家人终于带他去了医院。医生听完叙述,面色凝重地安排了B超、抽血。
结果出来后,医生轻声说:“老王,您这是肝腹水,需要注意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了。”老王一愣:肝腹水?我身体还一向挺壮的呢!这病能自测出来吗?还有救吗?
其实,像老王这样一知半解甚至误以为是“普通虚胖”的朋友并不少见。你是否也有类似状况?肝腹水到底怎么判断,饮食还要注意什么?
很多人以为肝病只有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才算严重。事实上,肝腹水不仅影响生活质量和营养吸收,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信号。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很可能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
那么,如何早期识别肝腹水?怎样调整饮食更有助于控制病情?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套自我检测,并详细梳理出营养医师与肝病科医生都高度认可的肝腹水饮食5大原则。
肝腹水,是指腹腔内因液体积聚导致的腹围增加。最常见于肝硬化、肝脏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的肝功能障碍。常用的判断信号有以下几个:
腹部逐渐膨胀、肚脐突出,但体重未明显增加;四肢变瘦、腹围加大(脂肪型肥胖多四肢伴随增粗),有的患者易出现双下肢水肿;仰卧时腹部两侧鼓起/左右摇晃有水声感;食欲减退、易腹胀恶心,有些人早上状态好、傍晚鼓胀明显;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乏力,与腹水牵拉膈肌有关。
![]()
数据显示,每10名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就有6-7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水。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两肚子水”“饭量变小”“腿肿穿不了鞋”等情况,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肝病专科做B超、肝肾功能、白蛋白等系统筛查。肝腹水并不是简单的“消化不好”,盲目补营养、滥用利尿剂反而有害。
很多人一旦确诊肝腹水,误以为“多吃鸡蛋、喝鸡汤、大补特补”就能养肝,其实不科学的进补反而加速腹水恶化!
哈佛大学2021年关于肝腹水患者管理的临床研究显示,科学限制钠盐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合理补充能量,可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正确的饮食坚持下来,1个月左右不少患者会出现以下积极变化:
腹胀减轻、体重下降:一项数据统计显示,在严格限盐饮食下,78%的患者腹围在4周内缩小1-2厘米;下肢水肿缓解,夜间睡觉呼吸更顺畅,日常步行量增加;营养状态改善(如血白蛋白提升),人更有力气,创面愈合/免疫力提升;电解质水平更平稳,利尿剂需要量减少,减少肾损伤风险。
![]()
更有意义的是,良好的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可延缓肝腹水的加重速度,为随后的药物/手术治疗创造基础条件。
严格限盐:几乎所有指南都强调,每日钠盐不超过2克(约相当于5克食盐)。有人觉得淡而无味,但高盐摄入会加重水潴留和腹水反复,不得不戒。
![]()
优质蛋白补充:肝腹水患者极易营养不良,需适量补充瘦肉、奶、豆制品、蛋类等优质蛋白。正常情况下,每日摄入1.0-1.2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可减缓低蛋白血症。
但肝昏迷风险高者(如有精神症状、昏迷史)要减少豆制品和动物蛋白摄入量,改为乳清蛋白等低氨源蛋白。
控制饮水与监测体重:腹水量大、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每日总饮水量(含汤水、果汁等)不宜超过1200-1500ml。每日定时称体重,如2天内增加1公斤要警惕腹水加重。
分餐制,少量多餐:腹水患者胃肠压力大、消化吸收差,每日5-6餐/天更利于稳定营养和血糖,避免血氨骤升。
合理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长期肝病患者常缺乏维生素B族、D、锌、镁等,建议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补充。但切忌随意自行服药或迷信民间偏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