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莱阳梨产业赋能中心共享职工之家,一场莱阳梨产业“直播带货”活动持续近两个小时,收获了一众网友的好评。
为落实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工作部署,切实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在烟台市总工会指导下,莱阳市总工会依托工友创业园,以特色产业为根,让“土特产”变身“致富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特色产业依托,激活致富密码
“我们培育的‘五彩’草莓一经上市便火爆‘出圈’,不仅线下销售需要提前预订,线上销售更是‘一果难求’。”莱阳市山前店镇众顺农业专业合作社工友创业园负责人、返乡创业大学生杜晓伟向记者介绍道。
深挖20余年草莓种植传统优势,走出了一条草莓产业“迭代升级”之路。园区创新采用Aglis高架无土栽培模式,对接农科院专家引入粉玉、梦之莹等优质品种,成功培育出红、橙、粉、白、黑“五彩”草莓,顺利通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在2022年全国草莓擂台赛中斩获金奖。如今,园区已建成60亩日光温室大棚12个、8亩连栋薄膜温室育苗大棚1个,带动全村草莓种植面积从30余亩扩至200余亩,引领本村及周边村庄新建草莓大棚400余个,吸引6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
莱阳市照旺庄镇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工友创业园,因地制宜让百年梨产业焕发新生。开设莱阳梨规范化种植管理课堂,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带动120余名农民工就业。同时创业园内的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为职工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象棋比赛、秧歌队大赛、休闲体育等活动,极大地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技能培训赋能,强化就业帮扶
“这次培训太及时了!专家讲的内容一下子解开了好多疑惑,这下对今后增产增收更有信心了!”培训现场一位种植大户难掩激动。
在山前店镇“莓好小镇”示范区内,众顺创业园已开展农户职业技能培训11期,内容紧扣草莓、蓝莓、大樱桃等鲜果种植,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教学、种植能手“老带新”,有效提升了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目前,园内已培育23名种植能手,其中既包括经验丰富的老户,也包括创新力强的大学生,形成了“老新互促”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全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工、困难群体等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已帮助1200余名劳动力实现岗位对接和再就业。
照旺庄镇“绿野仙果”“梨乡梨源”2个烟台市级工友创业园则是与清华大学等联合开发莱阳梨综合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实时监控梨园,即时预警病虫害信息,交互产销需求;引进张绍铃院士为领队的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院士专家智库等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培育“梨秀才”39人,以新质生产力为莱阳梨产业发展赋能。
莱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推出更多定制化技能培训,以“培训+就业”联动模式,帮助群众手握“技能钥匙”打开“就业之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多元销路助力,推动共同富裕
从草莓园到梨园,莱阳市的工友创业园通过品牌运作,打通线上销售渠道,持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山前店众顺农业注册“众山顺”商标,与山姆商超、盒马鲜生签订产销协议,同步对接电商团队、直播带货达人拓宽销路;2024年,单颗高档草莓售价突破7元,今年园内中心村集体收入突破80万元,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进一步鼓起了果农的“钱袋子”,撑起了集体的“致富伞”。
照旺庄镇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工友创业园开发了“梨乡梨源联合社”在线商城,完成了“梨乡梨源照旺庄”商标注册,通过了莱阳梨“绿色食品”认证。现有入社梨园3100亩,每亩梨园的收益由原先的1.4万元增长至2万元,精品梨的价格达到了15元1斤,带动周边村庄农民工就业1600人,年可带动户均增收8000元,加入工友创业园的集体收入比其他村庄多3万元,让工会的“梨”想,结出了实实在在的“甜”。
闪电新闻记者 牟晓杰 赵鸿绪 通讯员 刘娜汝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