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末期,伍子胥(名员)为报父兄之仇,从楚国逃亡至吴国。途中,他历经艰险,终于摆脱楚兵追捕,来到长江边,遇见了一位心地善良的渔翁(后世称“渔丈人”)。此时,伍子胥已多日未进食,身体虚弱,而身后仍有楚兵穷追不舍 。
渔翁见伍子胥面有饥色、神情紧张,心中明白其处境危险,便机智地将渔舟荡入附近的芦苇丛中隐藏。此时,楚兵已追至渡口,见江面无船、渡口无人,便勒马转头离去。待追兵走远,渔翁回到岸边,因担心伍子胥不信任自己,便躲在芦苇深处,用歌声呼唤:“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芦苇丛中的人啊,你难道不是走投无路的贤士吗?)伍子胥听到歌声,确认渔翁无恶意,才从芦苇中走出,与渔翁相见 。
渔翁见伍子胥出来,连忙问道:“我见你饿着肚子,刚才去给你取饭了,你怎么躲到芦苇里去了?”伍子胥回答:“我命途多舛,如今性命都交给了您,怎么会怀疑您呢?”渔翁听后,心中感动,便去岸边讨来麦饭(粗米饭)、鲍鱼羹(用鲍鱼熬制的汤)和盎浆(浊酒),递给伍子胥。伍子胥此时已饥饿难耐,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渔翁则在一旁默默守护 。
![]()
吃完饭后,伍子胥想起渔翁的救命之恩,便解下自己随身佩戴的七星宝剑(剑上刻有北斗七星图案,价值百金),递给渔翁说:“您救了我的性命,这把剑是我前君所赐,价值百金,就送给您作为酬谢吧!”渔翁听后,连忙摆手拒绝:“我听说楚王有令:‘谁要是抓住伍子胥,就赏赐粟米五万石,封给他上大夫的官职。’我难道会为了这把价值百金的剑,而放弃如此丰厚的赏赐吗?况且,我救你并不是为了贪图财物。”伍子胥又问渔翁的姓名,渔翁说:“如今局势危急,我们都是‘贼’(伍子胥是被楚王追捕的‘逃贼’,渔翁则是‘藏贼’的人),相逢何必问姓名?你以后就叫我‘渔丈人’吧,如果你将来富贵了,不要忘记我就行。”伍子胥点头答应 。
伍子胥临走前,担心渔翁会留下线索被楚兵发现,便叮嘱道:“请您把刚才的饭食藏好,不要让它露在外面。”渔翁答应了。伍子胥走了几步,回头一看,只见渔翁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他为了保守伍子胥的行踪秘密,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让楚兵找到伍子胥。伍子胥见状,悲痛不已,但只能含泪离去 。
![]()
伍子胥与渔丈人的故事,展现了渔翁的善良、机智与忠诚,以及伍子胥的知恩图报。后世为了纪念渔翁,将他称为“渔丈人”,并将这个故事改编为诗歌、戏曲等艺术形式,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江上吟 》中“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便借伍子胥的故事,表达了对渔翁高洁品质的赞美。此外,这个故事也成为“知恩图报”“舍生取义”等传统美德的典型代表,流传至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