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0
分享至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秘〔2025〕38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11月6日

安徽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快健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持续深化“诚信安徽”品牌建设,有效赋能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面加强各类主体信用建设

1.发挥政务信用引领示范作用。实施政府诚信履约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政府失信投诉受理和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对出现失信行为的政府及其部门(含下属单位),依法依规限制其申请财政性资金和项目、试点示范、评先评优等,力争实现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动态清零”。

2.强化经营主体信用建设。开展“助企增信”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将诚实守信贯穿生产经营各环节,打造一批诚信经营、守信践诺标杆企业。深入推进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完善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在确保保密和敏感信息安全前提下,加强国有企业信用状况披露,带动其他经营主体依法合规提供市场信用信息。

3.加快社会组织信用建设。推动行业商协会依法依规建立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组织开展诚信经营承诺、信用公示、信用评价、信用培训等,鼓励对守信成员采取重点推介等激励措施。

4.推进自然人信用建设。省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自然人信用记录采集和动态更新机制,完善全省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严禁将非信用信息和个人私密信息纳入信用评价。探索建立自然人信用积分通用指标模型,推动各地开展自然人信用积分管理应用,并实现自然人信用积分跨市互认。

5.加强行政执法体系信用建设。强化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服务机构公信建设,增强行政执法的公信力。注重行政执法和司法服务人员诚信建设,建立执法人员信用记录和信用承诺制度。

二、夯实信用体系数据基础

6.全面完整准确记录信用状况。省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及配套数据归集标准,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行业信用记录,依法依规明确其中失信行为严重程度。动态更新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数据清单及融资信用信息清单,2026年底前汇总建立相关主体的完整信用记录。

7.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效。升级扩展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信用平台)功能,建设信用平台二期项目,配套推进省市信用平台专项提升改造。深入实施百亿数据归集倍增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信用基础数据库,与融资、产业、消费、农业等主题数据库互联互通。组建省信用创新实验室,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信用平台智能化水平。

8.加强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公开。通过“信用中国(安徽)”网站集中公示全省公共信用信息,按照公益性原则,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报告查询等服务。

9.有序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开放流通。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运营机构依授权开展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开发、产品经营和技术服务,加快公共信用数据和市场信用数据融合。

10.加大信用信息安全保护力度。建立信用信息授权使用、安全管理追溯和侵权责任追究制度,健全信用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三、全面落实信用奖惩机制

11.强化守信主体奖励激励。研究制定守信激励对象认定管理办法及守信激励措施清单,依法依规认定守信激励对象。深入推行“信用+告知承诺”、“信用+容缺受理”、“信用+免申即享”模式,梳理推出一批“信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12.规范失信主体约束惩戒。健全严重失信主体认定、惩戒和退出机制,将信用平台信用信息查询使用嵌入审批、监管工作流程。更新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依法依规限制或禁止严重失信主体相关行为。

13.提高信用修复服务效能。试点开展信用修复“无感申请”,实现证明材料“能免尽免”。2025年底前,完善失信行为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合规提示书“三书同达”机制,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

四、提升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与治理水平

14.构建“综合+行业”信用评价体系。2025年底前,对企业开展标准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省行业主管部门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为基础、行业领域信用评价为重点,建立健全行业部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提升信用差异化监管效能。

15.完善信用承诺闭环管理机制。2026年底前,制定信用承诺闭环管理指引,完善覆盖承诺信息记录、践诺情况核查、不实承诺处理、违诺失信约束和信用修复等闭环管理机制。

16.拓展信用报告应用广度深度。2025年底前,优化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和自然人无违法违规信息核查等“一件事”流程。出台信用报告使用指引,推动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商引资、资质审核等公共管理领域充分使用信用报告。

17.加强政府履约信用监管。2025年底前,建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合同协议履约监管应用系统,与信用平台实时共享招商引资合同协议履约情况。加快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做好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

18.推动信用赋能基层治理。2026年底前,打造一批信用园区、信用街区、信用商区和信用片区。在乡村、社区等基层单位,以“信用+积分兑换”模式,打造信用超市。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运用,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提质扩面专项行动,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19.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法规制度。加快我省社会信用立法进程。加强信用政策出台前的综合评估。开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专项治理。

五、全面构建信用创新生态

20.积极发展壮大信用经济。推动各市通过共享信用信息、购买信用服务、扩大信用需求等方式,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开展企业信用评级提升、税收经济和信用大数据应用、文旅信用经济发展试点等。制定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整治违法违规开展信用修复、兜售信用评级证书等行为。

21.深入推进信用融资服务。合理扩大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范围,有效满足金融机构应用需求。升级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用+担保”、“信用+抵押”产品。引入符合条件的征信机构参与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运营。

22.拓展市场信用建设领域。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平台企业经营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市场化“信用+”场景推广运用。引导平台企业通过信用平台实现商户信用信息和信用状况互查互认,依据平台内信用管理制度和平台间失信联合约束制度对商户实施差别化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网络主播、自媒体、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MCN机构)等信用监管。

23.加强区域信用交流合作。加强与沪苏浙等地信用合作,协同推进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市场监管、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和评价结果互认。深化长三角数据模型研究实验室区域合作,协同推进“信用长三角”建设和对外合作。

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争创力度,力争2030年底前实现各市全覆盖。启动信用应用创新“揭榜挂帅”行动,开展信用状况监测、建设成果观摩、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征集等活动。深入开展“诚信之星”推荐宣传、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费保障。支持高校开设信用管理类专业,强化人才培养。

来源|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责编| 徐秋阳编辑| 吴文青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徽发布 incentive-icons
安徽发布
安徽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号
20495文章数 154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