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首都高校20万新生共上一堂舞台上的“大思政课”

0
分享至

11月12日、13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主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强国复兴有我”2025年首都高校新生教育主题“大思政课”,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精彩上演。据悉,首都高校2000余名大学生现场观看、20万新生在线观看了“大思政课”。

这堂搬上舞台的“大思政课”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0余所学校的300余名师生共同演绎,以情景剧、舞蹈短剧、戏曲、音乐剧、歌曲等文艺表达方式,集中呈现“‘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育人成效,生动展示首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的昂扬风貌,引导广大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们带来了舞蹈短剧《我们的课堂》。主办方供图

青年大学生现场演绎砥砺奋斗的家国情怀

一方小小的书桌,见证了炮火纷飞的年代,也见证着不同年代青年学子孜孜以求的身影。“我们的课堂在解放的战场……我们的课堂在九月的广场……”在短片《点名》之后,伴随着两名大学生的讲述,舞蹈短剧《我们的课堂》拉开帷幕,节目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课堂,讲述一代代青年学子牢记使命、砥砺奋斗的家国情怀。

《我们的课堂》参演者、中央戏剧学院舞剧表演专业2023级学生曾佳淼告诉记者,虽然不同年代的课堂不一样,但每一代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使命,而且都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在她看来,整个节目像一座桥梁,让自己从历史和专业上都有了更多的收获,“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学子,我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与国家相连,以后创作出有力量有温度讲好中国故事的作品。”

情景音乐短剧《让梦有方向》用时间魔方演绎不同年级学生的道路抉择,引导青年“只要决定就会有答案”。


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学生带来的武术表演《少年与名著》。主办方供图

每一个青年都曾是少年。这堂舞台上的“大思政课”上,还出现了小学生们的身影。当天,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武术表演《少年与名著》,当“孙悟空”“武松”“关公”“贾宝玉”等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一一亮相,以古今对话、现实与虚拟“过招”的方式,彰显出经典铸魂、五育并举的蓬勃气象。台下的青年们也热烈地为少年们鼓掌。

武术之外,还有彰显民族自信的戏曲表演。当“我是一个中国人,满腔碧血映丹心,家有诗书如沧海,铁打的双肩两昆仑……”抑扬顿挫的唱腔响起,学生们在戏曲《我是中国人》中升腾起家国同构的文化自信。

把感人的先辈故事搬上舞台

节目《黄河颂·忆忠魂》将时空拉回到抗战岁月,以先辈忠魂唤醒青年爱国情怀;情景舞台剧《等待》以邓稼先夫妇跨越28年的深情对话,生动诠释“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内核……这堂舞台上的“大思政课”将一个个感人的先辈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抗战岁月,牺牲的战士中,有的是父母眼中年少的女儿,有的是四岁儿子的父亲……聚光灯下,伴随着画外音的故事讲述,一个个“雕塑”活了过来,变成了你我身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去年曾坐在台下观看演出的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24级学生孟佳慧,今年站在了舞台上。她在节目《黄河颂·忆忠魂》中饰演一个手持小号的女战士雕塑,“这是我在之前的文体活动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形式,对我来说很有难度,要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保持不动。但是这也让我对革命烈士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能体会到民族精神的存在。”

情景舞台剧《等待》从一张拍摄于1958年的家庭合影开始。两位表演者从这张黑白照片开始,以邓稼先夫妇跨越28年的深情对话,生动诠释“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内核。两人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1958年邓稼先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夫妻二人便开始了28年聚少离多的生活。那时候,他们有一个4岁的女儿和一个两岁的儿子。归来时,邓稼先已是61岁身患癌症的白发老人。

当天还有聚焦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节目《逐浪者》、颂扬传承中华文明的舞蹈《大河之子》、以激昂旋律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有我》。

“最生动、最深刻的一堂大思政课”

“这是最生动、最深刻的一堂大思政课”“在历史长河中漫步,感受岁月沉淀的力量”“除了惊艳、完美,什么都说不出来”“一开始以为换个地方听课,没想到是一场这么棒的课堂”“演出质量很高,专业的太惊艳了”……当这堂特殊的大思政课落下帷幕,同学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自己的感动与赞叹。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吴彦宇用“酣畅淋漓”四个字形容当天的参演经历。“每个节目都是让人非常震撼的视听体验,这堂思政课也是真的入脑入心。”吴彦宇说道,这堂思政课用新颖的方式完成了知识的传递,这也是思政课不断创新的体现,“非常期待未来能够投身到这样的创新文化活动之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5级本科生徐周雨宣告诉记者,整场演出看完十分感动,“跟我们平时在课堂上课不一样,整场演出有很多非常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能够把强国复兴有我这样的主题深深刻在我们心里。一代代青年的奋斗姿态虽各有不同,但那颗为民族复兴而跳动的赤子之心始终未变。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我十分感动。”她表示,“强国复兴有我”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青春一代必须用行动去书写的誓言,“未来,我会继续砥砺奋进,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据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育、文化强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北京市自2023年以来连续三年深入实施“‘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书香行7个大类4000余场活动,覆盖首都33所高校40万大学生,在创新全国文化中心“大思政课”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在以先进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上形成了实践经验。这堂“大思政课”既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立报国强国大志向 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宣传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还将在沙河高教园区举办集中展演,进一步放大活动育人成效,引导高校新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成长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奋力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李劼 校对 贾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547649文章数 25054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