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
神州二十号却因太空碎片延迟返航
这些太空碎片为什么能一直漂浮而不坠落呢?
![]()
问答导航
Q1 吉他为什么按紧才能发出响声?
Q2 激光打印机与喷墨打印机有什么区别?
Q3 蓝牙耳机靠近手机时音调会不会变高?
Q4 大货车为什么后轮凸出前轮凹陷?
Q5 蚊子被电蚊拍打为什么会掉头?
Q6 拉伸一根铜棒会怎样产生断点?
Q7 为什么相机需要镜头前后移动才能变焦?
Q8 为什么纸作的绳子放入水中会使水向上流?
Q9 太空碎片为什么不会掉落地球?
Q10 为什么用显微镜时常常看到自己的睫毛?
Q1 弹吉他时为什么必须按紧才能发出响声,按松却弹不响?
by 匿名
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进入物理的世界,看看拨动琴弦的一瞬究竟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但是声音也有不同。用手指敲击桌子,桌子受力振动传导给空气形成声波,响声转瞬即逝,无影无踪。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我们拨动琴弦时,形成的乐声婉转悠扬,余音绕梁。
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桌子受击打之后自由振动,能量迅速散失,最终振动停止。而琴弦的两端分别被上弦枕和下弦枕所固定(以空弦为例),当波传播到端点时产生反射,与先前的波叠加,形成驻波。波的能量仿佛被“禁锢”在了端点之间,损耗很慢,因而经久不息。
对弦线上的驻波来说,振动长度越短音调越高。为了调节音高,乐手要把手指放到指板不同的“品”上,并且将手指紧紧压到品丝的前端,确保琴弦压到品丝上。这也是为了减弱端点的振动形成驻波,不过这时驻波的两端变成了下弦枕和品丝。
如果手指没有用力压紧,那么一方面琴弦在品丝端的反射会减弱,不利于形成稳定驻波,另一方面琴弦振动时将会带动柔软的肌肉组织运动,使能量迅速耗散,用于带动空气振动发声的能量减少。这样一来,琴声就会微弱而沉闷,同时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振动长度音高失调。所以在弹吉他时一定要按紧琴弦,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by des
Q.E.D.
Q2 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有什么区别?
by 匿名
答:
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使用碳粉和硒鼓,通过静电吸附和高温定影成像。其最大优点是打印黑白文档时速度极快,文字边缘锐利清晰,单张打印成本低廉。由于耗材为固态粉末,即使长时间闲置,也不易堵塞,开机即用,维护简单。因此,它非常适合打印量大的办公室、商务用户或需要大量文稿输出的学生,是追求效率与可靠性的理想选择。
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通过微小的喷头将液态墨水喷射在纸上形成图案。其核心优势在于彩色打印效果出色,色彩过渡自然,能高质量地输出照片和图像,且初始购机成本通常较低。缺点是墨水可能因长期不用而干涸,导致喷头堵塞,维护成本较高。它主要定位于家庭用户、摄影爱好者或需要频繁进行彩色打印的小型工作室,是彩色创作的得力工具。
参考资料:
1. 刘永利.激光打印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上)[J].家电检修技术,2012,(04):23-24.
2. 刘永利.激光打印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下)[J].家电检修技术,2012,(06):23-24.
by clouds
Q.E.D.
Q3 戴蓝牙耳机听音乐,靠近手机时音调会不会变高(多普勒效应)?
by 明
答:
并不会。
多普勒效应确实存在于蓝牙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当手机与耳机发生相对运动时,耳机接收到的无线电波频率会因该效应而产生微小偏移。
然而,耳机与手机之间传输的并非原始音频信号,而是先将声音转换为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与此同时,手机的蓝牙天线会产生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再通过数字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或调幅,将音频信息加载到电波上。
在无线电波通过空气传播的过程中,多普勒效应确实会导致接收频率与原始发射频率不一致。当耳机接收到这一电波后,会通过自动频率控制等机制实时补偿频率偏移,接着从校正后的电波中提取出数字信号,并最终将其还原为声音。
由于整个过程中所传递的始终是同一组数字信息,因此最终还原出的声音音调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by ly16
Q.E.D.
Q4 为什么大货车前轮胎轮毂凸出,后面的轮子是内凹的?
by 匿名
答:
首先,货车前后轮拆下来,其实是一样的:一面轮毂突出,一面内陷。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轮的双式车轮。
与负荷基本均匀的客车不同,货车70%的质量都压在后方,而前轮只承载驾驶室。那么后车轴上每一侧安装两个车轮就很有优势了,它有效地分摊了巨大压强,即使一个轮胎爆掉(一般是内胎),另一个轮胎也能勉强让货车拖到安全地带再修理,增大轮胎接地面积还能应付崎岖道路,可谓一举三得。
但问题是,车轴上并不是挂四个轮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由于重心在后方,货车要后轮驱动以减小阻力矩(力矩是使物体旋转的物理作用,离转轴越远,力矩越大,如果以前轮为轴,重心较远,重力的阻力矩就会很大),所以后轮轮轴要装载驱动系统和刹车装置;类似的,前轮是控制中心,轮轴上要安装转向系统和刹车系统。总之:轮轴就那么长,你看着办吧!
![]()
因此,前轮的单轮和后轮的内胎,都选择把凹面朝内,以节省十分紧张的轮轴空间。而后轮是双轮结构,如果外轮也向内,那么内外轮紧紧嵌在一起,时常相互挤压,会使爆胎风险猛猛上升。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外轮凸起部分向内,把不怕摩擦的硬轮毂接在一起。
综上,从外侧看起来,就是大货车前轮外凸,后轮内凹。
by 竹铭
Q.E.D.
Q5 为什么蚊子被电蚊拍打了会转圈?
by 老鼠头
答:
这是一个涉及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问题。 我们先从物理上思考为什么会转圈,正常飞行的物体如果要产生旋转,那么一定是受到了会使其发生旋转的力矩,对蚊子来说,这种力矩最可能来源于它的翅膀,当两翅产生的推力不对称,就会产生这种力矩。
而这种不对称显然不是自发的。
电蚊拍内部会产生瞬时的高压。当蚊子接触到电蚊拍内外两层电网时,会形成通路,高压电会以极快的速度击穿蚊子的体表,使电流流经它的身体。我们都知道,微弱的生物电流是传递神经信号的载体,而上述强大的电流会“淹没”蚊子自身的神经信号,导致其全身肌肉瞬间进入一种被动收缩的状态,甚至摧毁其神经系统。多数情况下,蚊子在接触电网时并不是完全对称的,所以它一侧身体受到的刺激可能比另一侧更强,而这种不对称的刺激使其两侧翅膀产生的推力不平衡,就会产生一个使其旋转的力矩。
![]()
另一种可能则是电击导致其一侧的翅膀脱落或完全丧失功能,只有另一侧的翅膀提供推力,那么也会产生一个扭力矩。就像我们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当战斗机的翅膀被击碎,它会旋转着坠落到地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蚊子在被电击后都会旋转。如果蚊子恰好以一个对称的姿态接触电网,那就不会产生明显的旋转。另外,在很多时候高压电会使蚊子直接碳化死亡甚至破碎,就更别说转圈了。
by 跑马仔
Q.E.D.
Q6 拿一根铜棒往两边拉伸,断点位置是随机的还是有规律的?
by 匿名
答:
总的来说,铜棒断裂的位置虽然宏观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其实是有非常明确规律的。它几乎必然会断在整根棒材上最薄弱的那个横截面上。
任何一根真实的铜棒都不会是绝对完美的。它在宏观上可能存在极其微小的几何差异,比如某个位置的直径稍微细了一点;或者在微观上存在材料缺陷,比如内部的晶体结构不均匀或混有杂质。当铜棒被拉伸时,这个最薄弱的位置会承受最大的应力,因此它会最先撑不住。
对于铜这种延展性很好的金属,这个过程会通过一种叫做“颈缩”的现象被急剧放大。一旦那个最薄弱的点开始屈服,它会迅速变细,形成一个“脖子”。这个“脖子”一旦出现,就会陷入一个继续断裂的循环:横截面积变小导致压力剧增,压力剧增又导致它变得更细。所有的变形都将集中在这个点上,导致断裂被牢牢锁定在了这个位置。
因此,断裂的宏观位置在哪一段断开是由这个最弱点决定的,这是有规律的。唯一的随机性体现在那个已经被锁定的“颈缩”区域内部:在微观尺度上,是哪一个微小的杂质或晶格缺陷点燃了导火索,这是随机的。但这个微观的随机性,已经无法改变断裂将在最弱点发生的这个宏观规律。
本回答的讨论建立在理想物理模型上,实际中,夹持方式、拉升方式以及拉升速度等,都会影响断裂的具体过程,从而断裂位置可能有特定的统计规律。与之对应的有一门学科叫做材料断裂力学,目前有很多科学家在从事其研究。
参考资料:
Zapara, M., et al. “A study of ductile damage and failure of pure copper–Part I: Constitutive equations and experiments.” Technische Mechanik-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31.2 (2011): 132-155.
Yasnikov, Igor S., Alexei Vinogradov, and Yuri Estrin. “Revisiting the Considère criter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dislocation theory fundamentals.” Scripta Materialia 76 (2014): 37-40.
Zhang, Jinxu, et al. “Influence of strain rate on 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gradient-structured copper.” Materials Transactions 61.4 (2020): 708-717.
by 一毫
Q.E.D.
Q7 为什么相机的变焦需要镜头前后移动,而手机不用移动镜头也能变焦?
by 茉立
答:
传统相机的变焦属于真正的光学变焦,而手机的变焦方式更为多样,既包括有限的光学变焦,也包含数字与算法融合的“混合变焦”。两者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并不相同。
在相机中,变焦是通过镜头内部多组透镜沿光轴前后移动来改变焦距,从而调整视角与成像比例。这种移动由马达精确控制,结构复杂,因此镜头在变焦时会明显伸缩。
手机由于空间极为有限,难以容纳这种长行程的镜组系统。多数手机摄像头配有音圈马达,可以在固定焦段内微调焦距,用于自动对焦,确保画面清晰,而非大范围变焦。为了实现更宽的变焦倍率,手机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数字变焦,通过裁剪并放大画面中心区域模拟拉近效果;二是混合变焦,利用多颗不同焦距的摄像头(如主摄、长焦、潜望镜)协同工作。这个过程算法起到关键作用:它要对多镜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几何配准、色彩校正和超分辨率融合,使画面在切换焦段时保持连续且清晰。部分采用潜望式结构的手机,会通过棱镜折叠光路,在机身内部实现一定范围的真实光学变焦。
因此,手机的变焦是光学、机械与算法的综合产物。与传统相机“靠移动镜片改变焦距”不同,手机更多依赖“镜头与计算”共同实现变焦效果。
参考资料:
Hecht, E. Optics. 5th ed. Pearson Education, 2016.
by 柠七
Q.E.D.
Q8 为什么将用卫生纸卷上成的绳子一端放入水中,水会沿绳向上“流”?
by 路人甲
答:
经典的毛细现象!
各种各样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吸引力(准确的说,分子相隔没有特别近到以至于要贴在一起的时候),作用力的具体大小取决于分子的类型。对于水分子来说,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尽可能让水向内收缩成球形(表面积减小),因此在边缘地带的水分子就会受到沿表面的拉力,这就是表面张力。
但是,如果水和另一个介质(空气、金属、塑料等)接触呢?对于边缘的水分子来说,它既受到内部水的吸引,又受到边缘处介质分子的吸引。如果介质的吸引占据优势,也就是说,介质是亲水的,那么水就会放弃收缩,而是尽可能和介质“贴贴”——从一颗水珠变成一滩水趴在介质表面,这时就说,水浸润了这种介质;反之,如果一种物质,水宁可收缩也不想和它贴近,我们说水不浸润这种物质。比如,仔细观察玻璃杯中的水,一眼看是平的,但边缘明显向上弯曲。因为玻璃是亲水的,水试图克服重力贴在玻璃上(可惜贴不得)。这种力只作用在水和玻璃的交界线上,和边界线的长度成正比;但是重力则和水的体积成正比,体积=面积x高度,由此推知:水面越宽阔,玻璃把水往上拉的高度就越低。
![]()
水是一种极性分子,正电荷(氢)和负电荷(氧)的中心离得比较远,因此,带有极性的介质更亲水(正负相吸的静电作用)。而卫生纸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带有大量的极性亲水基团:羟基(-OH)。因此,纤维素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不然人类为什么会用植物纤维做卫生纸呢w(゚Д゚)w)另一方面,纤维素是大分子,由百万个葡萄糖分子(每个葡萄糖带3个羟基)彼此交联,形成网状的构。这给水分子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细小毛孔,这些毛孔的直径细到了分子级别,狭窄的水面使得黏附力能轻松克服重力,让水尽可能向上填满空隙,以求和更多的纤维素贴在一起,从外面看,就是水沿着卫生纸上升。正是毛细现象。
另外,把卫生纸拧成一股绳,实际上是增加一些较大的孔隙。孔径小虽然有助于克服重力,但是弯弯曲曲的水道和过多的岔路都要用水填满,这个过程会消耗水分子的能量;如果有一些比较大的孔道,水柱上升的动力就会更充足。
by 竹铭
Q.E.D.
Q9 神舟二十号返回因为太空碎片延迟了,请问这些碎片为什么会一直飘在太空,而不会因为摩擦力坠落?
by 范文波
答:
11月5日神州二十号疑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神二十返回任务推迟进行,这则新闻不禁让我们心头一紧。那么这些空间微小碎片为何会一直飘在太空之中,不会像地球上的物品一样坠向地球。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太空碎片是如何绕地球运动的。我们先考虑一个绕着地球运动的质量为m的小物体,地球质量为M,有m≪M,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这个引力提供了物体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假定物体处于理想的真空中,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圆形,运动速度为v,物体距离地心的距离为r,此时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有 ,解得环绕速度的公式为 ,空间站高度约为400 km,地球半径约为6371 km,此时r 约为 6771 km,代入速度表达式中,太空碎片以约7.7 km/s的极快速度绕地球飞行,地球的引力刚好作为向心力用来弯曲它的路径,使其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把它拉回地面。这样看来,只要有足够的速度,各种太空碎片都会像卫星一样绕地球运动,不会坠落。
实际上,我们地球空间站所在轨道处并不能完全视为真空,其实400km并未完全脱离大气层的范围,只是这个高度下空气非常稀薄,约为正常大气的万亿分之一,几乎可以忽略。考虑这些稀薄的空气,那么太空碎片其实是受到了空气阻力的。根据流体力学,空气阻力为 ,其中 为阻力系数(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为大气密度,A为碎片垂直于速度方向的截面积,v为物体相对于大气的速度,在这个问题中可近似认为是物体的轨道速度,则减速加速度为 。假设一块太空碎片质量为1kg,面积为0.01 m²,在400 km高度,速度为 ,阻力系数取2,大气密度取 ,此时代入得受到的摩擦力约为 N,减速加速度约为 。这个摩擦力极其微小,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让太空碎片其速度显著降低,从而轨道衰减并最终坠入稠密的大气层中,这个过程太过漫长,所以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太空碎片会一直飘在太空,不会坠落,所以也可以叫做“太空垃圾”。
经过前面的计算,太空碎片的速度巨大,如果与人造卫星相撞,会像子弹一样轻易损坏卫星,所以我们的神州二十号返回前疑似遭到太空碎片撞击,推迟返回是出于安全的考量。希望神州二十号及其乘组人员能够平安归来。
by endlesscliff
Q.E.D.
Q10 为什么用显微镜、测量头等器材,常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如何才能避免?
by 匿名
答:
你在显微镜或测量头里看到的“睫毛”,并不是仪器成像的一部分,而是你的睫毛真的进入了光学系统的视野。换句话说,是“身体的一部分参与了成像”。
显微镜的目镜会形成一个叫“出瞳”的位置,也就是光线汇聚后进入眼睛瞳孔的区域,通常离目镜几毫米到十几毫米。如果你的睫毛靠得太近,进入了这个区域,就会遮挡或散射部分光线,在视野中形成弯曲、半透明的暗影。每当眨眼或头部微微移动时,这些影子也会轻轻晃动,看起来就像“飘在视野里的睫毛”。
反射式测量设备或数字显微镜中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这类仪器常用环形照明或强反射光源,当面部靠得太近时,睫毛的阴影或反射光可能直接进入成像通道,被传感器记录下来,出现条纹或伪影。若佩戴眼镜,显微镜的出瞳光线还可能在镜片表面发生反射或折射,睫毛对这些反射光的遮挡也会形成阴影,因此即使睫毛未直接伸入出瞳区域,也可能被看到。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由睫毛遮挡或反射引起的杂散光效应。保持适当距离、优化照明、使用护目罩或取景罩隔开面部,或通过屏幕观察,都能让显微镜的视野重新干净。
参考资料:
Hecht, E. Optics. 5th ed. Pearson Education, 2016.
by 柠七
Q.E.D.
投票 本期答题团队
ly16、des、灵境、竹铭、clouds、一毫、跑马仔、endlesscliff、柠七
往期也精彩![]()
编辑:凉渐&4925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