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黄土高原种植水稻,许多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汾阳市贾家庄村的水稻种植,得益于村内的一泓清泉——“梦泉”的复涌。它不仅是村中40亩水稻基地的生命之源,浇灌出颗粒饱满、米香四溢的“梦泉鲜米”,更见证着这片土地从贫瘠困顿到丰饶振兴的奋斗历程。
据明清《汾州府志》记载,贾家庄梦泉古称“闷泉”,曾为三河汇流之处,水脉丰沛,风光旖旎,“池圆如壁”“白鹭翱翔,稻荷映香”,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然而,随着古泉不知何时悄然干涸,“贫寒逐至,灾荒肆虐”。近代碱涝与战乱交加,“烂塌火灶破瓦房”“有女不嫁贾家庄”的辛酸民谣,是那段艰难岁月的真实烙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村“两委”带领村民发扬“穷棒子精神”,以“百把镢头闹革命”的豪情,打响治水改碱的翻身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贾家庄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先锋,凭借《贾家庄经营管理一百条》深挖土地潜力,奠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根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村民在改良后的土地上成功引种水稻,牢牢端稳了自己的饭碗。一代代贾家庄人用实干与巧干,让农业生产长期走在全国前列。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贾家庄主动叫停污染企业,生态修复稳步推进。2017年,象征希望与复兴的泉水奇迹般复涌,水量稳定,清澈沁凉,被深情命名为“梦泉”。老书记邢利民动情感叹:“梦圆乡亲百年夙愿,不枉此生矣!”2021年,修缮一新的梦泉作为重要景观开放,泉水潺潺,童声嬉戏,成为村庄新活力的象征。
贾家庄村党委宣传办公室主任司步升介绍,依托得天独厚的水源与生态优势,贾家庄人精心培育出“梦泉鲜米”。此米胚芽留存率高,颗粒饱满,质地软糯,米香浓郁,是营养均衡的膳食佳品。从昔日的盐碱荒滩,到今日“不似江南胜似江南”的水稻绿洲,夏季插秧机轰鸣作业,嫩苗成行,生机盎然,正是“碱滩变江南”愿景的生动写照。
作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与乡村振兴排头兵,贾家庄已蝶变为全国文明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闷泉”干涸的贫寒,到“梦泉”喷涌的丰饶,这一泓清泉,映照的是贾家庄人不忘初心的接续奋斗,是科技兴农、绿色发展的坚定足迹,更是一个中国村庄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的圆梦传奇。记者 王涛
来源: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