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9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传出消息,已就结束本轮联邦政府“停摆”达成一致。
换言之,这场始于10月1日的政治瘫痪,在持续40天后,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
那么这场危机,暴露了美国的哪些问题呢?
这一次,美国政府四十天的停摆时间,可以说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而这场危机的根源,其实就是参议院民主党人以《平价医疗法案》补贴改革为筹码,与共和党展开的一场“胆小鬼游戏”,双方将政府拨款这一基本运作需求,当成了党争的“人质”,直至最后一刻。
而在此期间,美国政府雇员甚至包括军队都拿不到工资。
这一幕,很难不让人想起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的那次停摆,当时的争议焦点是美墨边境墙的预算。
不过,跟上一次相比,这一次美国两党之间的博弈显然更加没有边界,完全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甚至让政府停摆,直接从一种非常态的政治危机,滑向一种周期性的“制度性瘫痪”。
![]()
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次美国政府的停摆时间不仅更长,其影响似乎也是首次狼狈地蔓延到了海外。
据相关消息报道,在美国两党互相指责,让政府陷入停摆的时候,一些欧洲国家也跟着陷入了麻烦。
因为美国发不出工资,一些给美军基地工作的当地欧洲人也拿不到工资。
为此,像意大利政府这些国家,不得不自行帮着美国垫付工资。
毕竟那些德国人和意大利人虽然是帮助美国工作,但终究是他们自己人,所以,只能被迫卷入这场危机。
而他们在帮助美国垫付工资后,随即就将账单发给了美国,要求美国赶快还钱。
![]()
而这些场景,也勾勒出一幅极具讽刺意味的图景,那就是作为世界头号经济体和军事强国,美国维持其全球前沿存在的日常运营,竟然会因为其国内的政治内讧,而出现中断。
给员工发工资这种事,也需要盟国自掏腰包来维持。
往严重了说,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欠薪”了,而是美国对其国际责任和盟友承诺的一次严重失信。
就目前来看,美国参议院虽然达成了妥协方案。
但这种妥协,恐怕只能解燃眉之急,或者说,它只是一剂止痛药。
因为根据报道,他们达成的妥协方案只是将政府的拨款,维持至2026年1月,并没有真正解决引发停摆的核心政策分歧。
换言之,这只 是将更大的不确定性向后推迟。
不过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华盛顿的常态。
![]()
但这种不确定性,必然会给美国的国家信用造成负面影响。
因为国际社会目睹的,是一个连自身政府能否正常运转都无法保证的超级大国。
这种不确定性,正在侵蚀美元的信用基石,推动着“去美元化”的暗流。
此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时,其理由正是政治两极分化加剧了财政可持续性的风险。
很显然,美国政府这场停摆,显然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对于欧洲一些国家而言,此次事件对他们也是一次深刻的警示。
因为它会迫使欧洲思考,一个在自身基本治理上都可能“停摆”的伙伴,是否还值得毫无保留地依赖?
![]()
总之,美国政府的大门虽然即将重新打开,欠下的薪水也会补发,盟国帮他们支付的垫款大概率也会偿还。
但这场持续40天的闹剧,给美国带来的信任透支,在短时间内,却是难以修复的。
因为它向世界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也就是美国面前最大的挑战,从来不是来自外部的战略竞争,而是源于其内部难以弥合的政治裂痕。
当国家治理的基本功能,也可以沦为党争的牺牲品,那么其带来的不仅是国内的服务中断,更是全球范围内对其领导力和可靠性的质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