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那14万元真的退回来了!刚接到电话我还以为又是诈骗,太感谢你们了,真没想到这笔钱还能追回来……”近日,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王珏接到一通来自北京的感谢电话。千里之外的一份诚挚谢意,源自检察官办案中的十分用心。
细节破局:50元话费撕开串供谎言
今年3月23日,被害人因下载某藏品拍卖App参与竞拍,被对方以缴纳保证金为由诈骗14万元。3月27日报警后,张某次日即被警方控制,一直“零口供”,直至4月22日报请检察院批捕。
“张某在接到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后,携带一部全新的手机到案,毫无通话或者社交软件聊天记录,甚至联系人都没有。到案后对关键问题作答沉着冷静,称和其他人有联系记录的旧手机在到案前一天丢失,新手机欠费停机。”王珏回忆,办案团队从这一回应中察觉破绽:嫌疑人有稳定的家庭关系,在外省活动必然依赖通信工具,新手机不可能放任欠费,旧手机也不会那么碰巧就在归案前一天丢失。检察官结合案件各种异常线索判断,张某早与同伙串供,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编造正当的理由,并预设“微信登不上就说忘密码”的话术,还换了一部新手机掩盖社交软件联系痕迹。
“聊天记录可以删,转账记录可能还在。”为验证猜想,检察官当场为张某手机号码缴纳50元话费后登录微信,手机开通后微信验证码弹出,案件首个突破口打开。
循线深挖:证据链闭环冲开“零口供”
核查微信账单时,作案当天的4000元不明进账成为关键线索。检察官当即向公安机关提出侦查建议,明确要求“追溯资金上游流向、调取张某取现沿途监控”。办案人员随即梳理贵州、昆明两地涉案ATM机取款记录、银行柜台取现轨迹及道路监控,发现张某每次取现时,均有一男子同行,甚至在中途交换驾驶,与张某称自己是乘坐网约车前往各处的辩解存在矛盾。
证据链闭环后,检察官提讯张某:“4000元谁转的?”“朋友给我的。”“为何转你?”“三个月前的转账不是小数目,转账原因会记不清?”“朋友名字叫什么?怎么认识的?住在哪?”……诘问字字如子弹,直击张某。精准追问连环开炸,张某语无伦次不知如何回答。“证据确凿,坦白是唯一出路!”经过40分钟的讯问,张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低头认罪,供出同伙李某。据交代,4000元是李某支付的“好处费”,是伙同张某转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所得。二人明知资金是电信网络诈骗赃款,仍利用两地取现额度差异转移资金。据此,检察机关迅速要求公安机关追捕李某。
李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指使张某提供银行账户转移电信网络诈骗资金的犯罪事实,最终二人均认罪认罚并获有罪判决。
追赃挽损:全额退赔14万元显担当
“推动退赔中,我们清楚张某只是‘工具人’,即便退缴4000元违法所得,对被害人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追赃挽损的关键在李某。”检察官表示。为此,检察机关严格落实最高检“追赃挽损贯穿办案全程、能追尽追”的要求,多次向李某及其家人释法,明确退赔不仅是弥补被害人的法定义务,而且是获得认罪认罚从宽的重要量刑依据。在明确的法律指引下,李某认清自身行为后果、真心悔改,主动联系家属筹集款项,全额退赔14万元,被害人损失得以全部挽回,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涉财产犯罪连着群众切身利益,帮群众追回被骗的钱才是‘检护民生’的真谛。”五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云峰的话道出司法初心。
“此案的办理,体现了检察机关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中的关键作用。无论犯罪手法多么隐蔽,法律终将通过蛛丝马迹还原真相。”五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蕾表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严格证据审查,以严谨履职惩治各类关联犯罪;强化法律监督,以有效引导形成检警办案合力;全面充分履职,以务实举措守护群众合法权益。”
记者 张競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