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历11月14日,农历九月廿五,随着立冬节气的深入,寒潮和强冷空气增多,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多。
从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来看,预计11月14日至17日,我国将迎来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天气过程,大家外出要注意保暖,别感冒了!
具体来说,受此次寒潮的影响,预计,11月14-17日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地区气温普遍降6~10℃,部分地区降温12~14℃,18日0℃线南压至苏皖南部等地并且,大部地区有4~6级风、阵风7~8级,局地阵风可达9~11级。
另外,受本轮寒潮天气影响,降雨雪的地区也不少。例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东部、东北部分地区等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黄淮西部等多地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等。
今日九月廿五,在民间有 “最怕九月廿五是晴天”的讲法,什么意思?九月廿五天晴有啥预兆?下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
一、九月廿五日头红,街上柴炭无人问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廿五这天是个大晴天,阳光明媚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往往预示着冬天可能偏暖。
这样一来,人们感觉冬天没有那么寒冷,即便白天不生炉子,也不会感觉那么寒冷,早晚各烧一会就可以了。所以,对柴炭的需求减少,市面上出现柴炭堆在街上没有问的情况。
二、九月廿五雨打头,冬天雨雪频相见
这句农谚的刚好和上一句的意思相反,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二十五这天出现降雨的天气的话,那么按古人总结的经验,可能预示着当年冬天雨雪天气可能会比较频繁,天气寒冷。
![]()
三、九月二十五,天晴冬不冷
这句农谚的意思也是说,如果农历九月二十五这天是个晴天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大概率会是个暖冬。
四、九月二十五日头大,深冬无被也不怕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农历九月二十五这天阳光明媚,是个大晴天的话,则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会是个暖冬,到了深冬的时候,即便没有厚棉被,也不用怕冷。
那么,为啥说“最怕九月廿五是晴天”呢?
从上面这4条些农谚中来看,大致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二十五当天是晴朗的天气的话,则预示着这个冬天可能会是“暖冬”。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出现。气候干燥,雨雪稀少等一些情况。
相反,如果农历九月廿五当天是阴天或者出现降雨雪的天气的话,那么按照上面农谚中说法,可能预示着这个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雨雪天气较多。
![]()
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对于古代农人来说,虽然暖冬对日常生活有利,但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更喜欢冬天雪多、寒冷一些。
因为,冬天气温低,雪不会融化,厚厚的积雪覆盖在田间作物上,就像一床棉被,可以保护冬小麦等越冬作物免受极端低温冻害。
并且,等到来年春天,积雪融化后能为土壤提供充沛的水分,有利于缓解春旱,促进返青作物生长和早春作物的播种。
像民间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表达的就是这方面的意思。
![]()
如果,冬天雨雪天气少,是个暖冬的话,对农业生产来说,可能是和严重的威胁。
比如,暖冬可能会使冬小麦等越冬作物提前打破休眠,甚至徒长,植株变嫩,抗寒能力下降。这样一来,突遇强降温的天气,少了积雪的覆盖,就可能会根系和幼苗会遭受严重冻伤甚至冻死,导致来年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
另外,冬天雨雪少,还可能导致来年春天田间干旱,影响越冬作物的水分供应,可能导致减产。
此外,冬天如果是暖冬,雨雪天气少,气温不够低的话,就可能没办法冻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这样来年春天病虫害可能会大规模爆发,严重影响庄稼收成。
总之,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冬天本来就应该是寒冷的,如果在该冷的时候不冷,那就一种气候反常的表现。这种反常可能意味着整个季节的节奏被打乱,不仅对农作物不利。
今日九月廿五,我们哈尔滨这边是个晴天,您那边的天气情况如何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