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2025年10月,港股主板市场共有11家企业成功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276.62亿港元,行业覆盖生物制药、科技创新、消费服务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其作为全球融资中心的持续吸引力。
美股市场方面,当月有8家中资企业完成在美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1.44亿美元;递表企业数量达到19家,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显示出中资企业赴美上市的意愿依然强劲。
境外上市备案方面,10月共有15家企业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通过,创下2025年单月新高,审批效率显著提升,体现了监管对企业境外上市的支持态度。
PART.1
港股IPO市场资讯一览
截至10月底,港交所处理中的上市申请总数达317宗,其中7家企业处于招股阶段(明略科技11月3日已上市),3家企业已通过聆讯(百利天恒、天域半导体、中伟股份),另有43家企业于当月递交上市申请,行业覆盖自动驾驶、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为港股后续活跃度提供有力支撑。
10月港股市场共有11家企业成功在主板挂牌,募集资金总额276.62亿港元。从行业分布来看,生物制药与科技创新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其中,生物医药企业(长风药业、轩竹生物、海西新药)合计募资23.83亿港元,占总募资额的8.61%;科技创新企业(聚水潭、广和通、剑桥科技)合计募资96.06亿港元,占比达34.73%;三一重工以134.53亿港元成为当月募资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
(数据由HDS汇东证券整理)
从地区分布来看,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构成港股IPO的主力。上海地区(挚达科技、聚水潭、剑桥科技)、江苏苏州(长风药业)、广东深圳(广和通、八马茶业)等地企业密集上市,体现出区域经济活力与资本市场的紧密衔接。
![]()
(数据由HDS汇东证券整理)
![]()
(数据由HDS汇东证券整理)
![]()
(数据由HDS汇东证券整理)
PART.2
美股IPO市场资讯一览
![]()
(数据由HDS汇东证券整理)
10月美股市场有8家中资企业(包含1家SPAC)完成IPO,募集资金总额约1.44亿美元。从行业看,涵盖互联网医疗、物流、现代服务与化工等领域。其中,SPAC公司Miluna Acquisition Corp,募资6000万美元,占当月中资企业在美募资总额的近一半。
![]()
(数据由HDS汇东证券整理)
尽管上市企业数量有限,但10月美股递表企业达19家,为2025年以来单月最高。从地区分布看,香港地区企业占比超过一半,凸显香港作为中资企业境外上市桥梁的独特地位。行业方面,涵盖资产管理、光学显示、STEAM教育、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纳斯达克仍是中资企业首选,19家递表企业中18家选择在该交易所上市。
PART.3
本月通过境外上市备案企业
![]()
(数据由HDS汇东证券整理)
10月共有15家企业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通过,创下2025年单月新高。从上市地选择看,全部企业均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审批效率的提升成为本月亮点。从申请到获批的时长明显缩短,例如轻松健康仅用时40天即完成备案流程,反映出监管流程优化成效显著。此外,遇见小面、图达通、百果园等知名企业顺利获批,也体现出监管对各类企业境外上市的支持态度。 从上市方式来看,15家通过备案企业中,9家选择直接境外上市(含全流通),5家选择间接境外上市,1家选择全流通,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上市路径,显示出监管政策的包容性与实操性。
PART.4
总结与展望
港股市场在多元板块的推动下保持强劲势头,生物科技、科技创新等领域企业集中上市,叠加充沛的预备企业梯队,预计四季度港股将继续保持全球IPO募资的领先地位。
美股市场虽上市数量有限,但递表企业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香港地区企业与新兴行业企业表现活跃,为后续美股中资企业IPO回暖奠定基础。 境外上市备案效率的提升,体现出监管层面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态度,备案管理机制运行日趋成熟,有助于企业更稳妥、高效地规划境外融资路径。
综合来看,随着港美两地资本市场制度的持续优化与备案流程的不断便利,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活动有望保持活跃,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持续资本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