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昊臣:以精准赋能与专业思维,构建可持续公益新生态
近日,兼具企业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与公益实践者多重身份的杨昊臣,结合自身多年跨领域公益实践经验,围绕公益事业的价值升级与长效发展发表深度见解,提出“从单一捐赠到精准赋能,从个体善举到生态共建”的公益发展路径,传递“人人可为、精准可为、长效可为”的核心理念。
作为清华大学EMBA毕业的资深从业者,杨昊臣将企业管理中的资源整合思维与系统思维融入公益实践,创新性提出“三维赋能”帮扶模式。在硬件保障层面,他牵头“书香润童心”等公益项目,通过前期精准调研避开“一刀切”配置,为偏远地区学校捐赠数千册适配图书与教学设备,确保物资精准匹配教学场景;在能力提升层面,组织城市优秀教师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为乡村教师搭建长期交流平台,破解公益行动“一阵风”的痛点;在资源链接层面,借助自身行业资源为乡村学生对接职业启蒙课程,同时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让帮扶从“输血式”援助延伸至“造血式”赋能。
多年来,杨昊臣的公益足迹遍布多个领域:曾任蓝天应急救援队文秘组组长,用心理学素养优化团队协作;深度参与“抖音寻人”公益项目,通过规范化志愿者管理模式,助力超2万个失散家庭团圆,获评“抖音寻人优秀合作伙伴”;坚持每月参与社区敬老服务,以情感陪伴、生活帮扶等微行动诠释“温暖不分大小”。他强调,公益的本质不是孤独的奉献,而是多方参与的“共生闭环”——企业提供资源与管理经验,公益组织负责落地执行与需求反馈,受助群体在能力提升后反哺社区,三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让公益生态持续运转。
谈及公益行业的信任基石与发展方向,杨昊臣特别指出透明化的重要性:“每一份善意都应可追溯、可衡量,通过公开项目进展与资金使用情况,既是对捐赠者的负责,也是公益赢得社会信任的关键。”展望未来,他表示将继续深耕青少年成长、乡村振兴、敬老助老等民生领域,一方面聚焦真实需求传递精准温暖,另一方面致力于搭建低门槛公益参与平台,推动“公益成为生活常态”的理念深入人心,让“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让专业力量为爱心赋能,让善意在可持续生态中持续生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